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提取大白鼠脂肪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自脂肪中分离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大白鼠皮下脂肪组织,经消化、离心、去除红细胞等步骤,培养,间日换液.结果出现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的细胞,细胞增殖旺盛.结论可自大鼠皮下脂肪获得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2.
增加全髋患者术中术后输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些因素对全髋置换术中术后输血的影响。方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 评价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和手术入路等因素对 65例择期、单侧、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患者术中术后输血的影响。结果: 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和手术入路等单独一个因素对全髋置换术中术后输血的影响无显著性。当两个或更多的因素共同存在时, 患者术中术后输血显著性增加 (P=0. 037)。结论: 多个因素协同作用时, 全髋患者术中术后输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3.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骨远端复合股骨干下段的复杂骨折 ,因创伤严重、骨皮质薄、髓腔大、邻近膝关节 ,治疗极为困难 ,牵引或石膏固定 ,治疗时间长 ,并发症多。 1996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此类病例 4 8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男 4 0例 ,女 8例 ,年龄 16~73岁 ,平均 4 3 8± 18 6岁 ;左侧 2 9例 ,右侧 19例。摩托车损伤 15例 ,汽车损伤 19例 ,坠落伤 10例 ,跌伤 4例。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按AO分类[1] :A2 8例 ,A3 10例 ,B2 1例 ,C115例 ,C2 10例 ,C3 4例 ;其中开放骨折 8例 ,陈旧骨折12例 ;17例有合并…  相似文献   
114.
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有关问题分析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骨科(410008)邓展生,王东华,李康华,廖前德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日趋增高。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作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均广泛应用。但由于手术适应征掌握不严,术式选择不当,检查定位...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总结儿童股骨近端骨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37例14岁以下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7.2个月.结果:病变刮除、瘤壁残留肿瘤组织灭活、植骨术仍是目前治疗良性病变常用的手术方法,应避免损伤股骨头骨骺.对病灶范围较大伴有髋内翻畸形的良性病变,行病变部分刮除、外翻截骨及内固定后可维持正常的颈干角和髋关节功能.瘤段切除、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修复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早期恢复肢体功能、并发症少、材料来源充足等优势.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应考虑到病变的性质、侵袭范围、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及儿童骨骺未闭合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术式,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总结儿童股骨近端骨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37例14岁以下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7.2个月。结果:病变刮除、瘤壁残留肿瘤组织灭活、植骨术仍是目前治疗良性病变常用的手术方法,应避免损伤股骨头骨骺。对病灶范围较大伴有髋内翻畸形的良性病变,行病变部分刮除、外翻截骨及内固定后可维持正常的颈干角和髋关节功能。瘤段切除、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修复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早期恢复肢体功能、并发症少、材料来源充足等优势。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应考虑到病变的性质、侵袭范围、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及儿童骨骺未闭合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术式,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伴椎管脓肿的胸椎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37例胸椎脊柱结核患者均伴有椎管内脓肿占位。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3~68(39.7±9.1)岁。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 角为8°~62°(29.6°±3.6°)。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7例,D级19例,E级8例。采用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4~90(53.0±15.7)个月。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术后2例患者出现神经并发症,2例伤口延迟愈合。术后测量后凸角度为5°~21°(8.3°±1.3°),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为8°~26°(10.1°±1.9°)。至末次随访,术前有神经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根据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至末次随访2例由B级恢复至D级,1例由B级恢复至E级,3例由C级至D级,4例由C级至E级,13例由D级至E级。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结论: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伴椎管脓肿的胸椎脊柱结核创伤小,方法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髋臼假体部件放置不良性脱位的预防措施。方法1 999年 1 0月至 2 0 0 3年4月 ,先后采用传统的 (1 999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2月 )、改进后的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 )骨水泥髋臼假体置入方法 ,分别进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 87例和 80例。对两种置杯方法分别进行研究 ,并对其术中、术后脱位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传统的骨水泥置杯方法 ,发生脱位 7例 ,其中术中、术后Ⅲ类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分别为 3例、4例 ;采用改进后的髋臼假体置入方法无Ⅲ类脱位发生 ,两者脱位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改进型骨水泥杯置杯法是预防和减少假体不良性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分析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应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5月该院确诊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5例,均采用相应节段的椎板开门减压并清除血肿加微形钛板内固定椎管成形术.结果 该组病例术后随访5~28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急性自发性脊椎管内硬膜外血肿预后的关键是早期的诊断,诊断明确后应立即行相应节段的椎板开门减压并清除血肿,早诊断和旱治疗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0.
不同去细胞神经支架制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方法制备去细胞神经支架的效果,提供有效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15只,体重200~250g,取双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3组,每组10条。根据处理方法不同,A组为正常未处理组;B组为传统Sondell法化学处理组;C组为采用Triton X-200、SB-10、SB-16处理的改良法组。制备后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去细胞程度、脱髓鞘程度及神经纤维管道完整性进行量化评价。结果HE染色:A组神经纤维横断面呈圆形,胞核呈深蓝色,髓鞘呈网格状结构;B组轴突及细胞核均消失,神经内膜结构破坏明显;C组轴突及细胞核均消失,神经内膜形成不规则圆形空腔。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组基底膜围绕在髓鞘外周,中间有蓝染SC核;B组SC核及髓鞘结构消失,神经基底膜结构不完整;C组SC核及髓鞘结构消失,神经基底膜形成不规则圆形空腔。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组SC及髓鞘呈棕褐色;B组及C组未见明显髓鞘染色。扫描电镜观察:A组髓鞘、轴突等内容物形态清晰;B组髓鞘、轴突等结构均消失,基膜管壁排列欠规则;C组基膜管壁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去细胞程度及髓鞘染色深度评分:B、C组均优于A组(P〈0.05),其中髓鞘染色深度评分C组均优于B组(P〈0.05);神经纤维管道完整性评分:C组优于B组(P〈0.05),与A组相似(P〉0.05);综合评价去细胞处理方法以C组方法为佳。结论改良法所获得的去细胞神经的去细胞效果与传统Sondell法相似,而脱髓鞘及组织结构保留的效果优于后者,可作为一种新的神经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