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Notch1及其配体Dll4在骨肉瘤的表达及其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骨肉瘤Notch1和Dll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数微血管密度(MVD)。43例骨软骨瘤标本作为对照。结果(1)Notch1和Dll4在骨肉瘤表达的阳性率为85.5%、88.7%,骨软骨瘤表达阳性率为21.2%、23.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Notch1和Dll4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r=0.842)。(2)Notch1和Dll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组织分化程度、Ennecking分期和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0.05)。(3)Notch1或Dll4高表达组MVD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Notch1、Dll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可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板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经手术证实的17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途径,经峡部外缘途径三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7纠,均经手术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1.2个月.采用Mae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94.1%.[结论]高质量CT检查可清楚显示位于椎间孔或孔外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这对于诊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的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病例的病理解剖学特点选用最为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术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干细胞与2种不同去细胞神经支架的体外相容性,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寻求合适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大鼠脂肪干细胞与传统去细胞神经支架和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体外复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2种支架上的生长、黏附情况,测定细胞活性及细胞吸附率,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脂肪干细胞可在2种去细胞神经支架上生长、黏附,在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上的细胞吸附率优于传统去细胞神经支架.结论:脂肪干细胞与2种去细胞神经支架均有较好的体外组织相容性,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可作为更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应用LCP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锁骨骨折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39.1岁;受伤时间8~14个月,平均9.3个月;锁骨中1/3骨折24例,外1/3骨折3例;萎缩型骨折不愈合25例,肥大型2例;既往非手术治疗18例,手术治疗9例.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10~2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9~15周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4周,无感染、骨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按照Constant肩关节关节功能评分为90.1分;2例患者因钢板顶压皮肤,骨折愈合18个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结论 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背景:目前对雌激素B受体基因如何参与骨代谢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β对人成骨样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先前含有最有效干扰序列及非特异性shRNA的反转录病毒分别感染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后,筛选稳定克隆并扩大培养,以空白及非特异性shRNA作为对照,检测稳定抑制雌激素受体β的效率。分别向3组细胞即MG63细胞、雌激素受体βshRNA反转录病毒感染的MG63细胞、阴性对照shRNAnc反转录病毒感染的MG63细胞加入17β-雌二醇(E2)干预,检测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的骨保护素、RANKLmRNA和蛋白表达隋况。结果与结论:用pRNAT-H1.4/Retro-雌激素受体β-shRNA3进一步稳转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与空白及阴性病毒对照组相比,筛选出雌激素受体β表达稳定抑制的人成骨样细胞株,雌激素受体βmRNA抑制率为(88.17±1.17)%(P〈0.05),蛋白抑制率为(89.01±1.22)%(P〈0.05),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人成骨样细胞ERβ亚型基因敲低细胞模型。雌激素干预48h后,显示雌激素受体β稳定抑制的MG63细胞较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骨保护素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RANKL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骨保护素RANKL表达上调(P〈0.05),提示雌激素受体β可能通过调节骨保护素/RANKL在骨代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使用加减桃核承气中药免煎配方颗粒联合甘露醇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治疗组以加减桃核承气配方颗粒冲剂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消肿,对照组仅予以甘露醇静脉滴注消肿,疗程1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起效时间、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指数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8.0%,显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78.0%,显效率56.9%,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肿起效时间,治疗组为(2.4±1.3)天,对照组为(3.8±2.9)天,治疗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肿程度和疼痛指数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桃核承气颗粒联合甘露醇治疗能明显减轻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是处理骨科围手术期水肿并发症的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BMP-2复合n-HA/n-LDIG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构建兔桡骨缺损模型,将BMP-2复合n-HA/n-LDIG植入缺损处,对其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骨所占骨缺损面积百分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同期,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空白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优于空白组.结论 BMP-2复合n-HA/n-LDIG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它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为骨修复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对肝损伤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是否优于槲皮素。方法采用薄膜高压均质-负压蒸发法备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测量其粒径、药物含量及包封率。将肝损伤模型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后按不同剂量给药,比较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i和TBA,比较各组大鼠肝脏LN、HA、PCIII和IV-C,同时通过各组大鼠肝脏Bcl-2蛋白表达的比较,探讨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保护肝脏的机制。结果采用本实验方法制得的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粒径为(133±21)nm,载药量为(0.61±0.08)mg/mg,,包封率为(91.18±0.78)%。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在血清AST、ALT、TBiLi、TBA及肝脏LN、HA、PCIII、IV-C等指标总体较槲皮素及空白脂质体纳米药物有所提高,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可使大鼠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对模型大鼠的肝脏保护优于未纳米化的槲皮素及空白脂质体纳米药物,且呈正相量效关系。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保护肝脏的机制是增强了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活检组织中NF-кB的表达及其与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活动期UC内镜活检标本及30例正常对照石蜡组织中NF-кB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UC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UC组中NF-кBp65均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照组均为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UC组的NF-кBp65表达平均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UC组血清中IL-4和IL-10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F-кBp65的表达与活动期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相关性(为P<0.05和P<0.01).结论 NF-кB诱导、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客观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细胞因子IL-4和IL-10可作为反映UC恢复期的指标,NF-кB可能与诱导调控细胞因子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10月该院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78例,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78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6个月.术后后凸矫正角度平均22.9°,1年随访后平均丢失3.6°.结论 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