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规律,并探索组蛋白乙酰化对错配修复基因hMSH2 和hMLH1差异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单个核细胞(MNC)的错配修复基因hMSH2 和hMLH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蛋白H3、H4、去乙酰化酶(HDAC1)、hMSH2 和hMLH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用组蛋白去乙酰转移酶抑制剂(TSA)诱导30例白血病患者MNC乙酰化,并检测处理后MNC的组蛋白H3、H4、HDAC1、hMSH2 和hMLH1的表达状态变化。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的hMSH2 和hMLH1、组蛋白H3、H4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610±0.1211、0.4013±0.1143、0.4103±0.1241和0.4251±0.1081,均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组的蛋白表达量(0.9461±0.1841、0.9960±0.2021、0.8971±0.1194、0.9513±0.1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1、3.935、2.843、3.575,P<0.05);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组的HDAC1表达(0.8841±0.2018)高于健康志愿者组的表达量(0.5142±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P<0.05);TSA作用于白血病单个核细胞后,组蛋白H3、H4、hMSH2 和hMLH1的表达上调,分别比阴性对照组表达上调2.9倍、3.4倍、1.5倍和1.6倍,而HDAC1的蛋白表达出现明显的抑制,表达下调为阴性对照组的40 %。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组蛋白乙酰化呈低表达现象,组蛋白乙酰化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对错配修复基因差异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2.
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nti-T-lymphocyte globulin , 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nti-themocyte globulin, ATG)为基础,减量化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血液病 6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多发性骨髓瘤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例、骨髓纤维化 1例, 6例血液病于 28 d~ 30 d进行第 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隔 3~ 4周 1次,平均 4.2( 2~ 8)次,逐渐增加输注细胞数量,输注的 T细胞数由 (1.2~ 9.5)× 104/kg逐渐增加至 (0.75~ 2.15)× 108/kg.[结果] 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 1例进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 6例血液病中 4例逐渐形成供者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骨髓纤维化患者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和进步状态,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例,骨髓抑制 2例, 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以 ATG/ALG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通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实现混合性嵌合体向供者完全嵌合体的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骨髓抑制为其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83.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ATL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2例化疗后发生ATLS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分析及临床观察。结果 :ATLS患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 ,1例发生了急性肾功能不全。用别嘌呤醇及碱化尿液、补液、利尿后 ,8例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死于高钾血症 2例 (其中 1例并发于急性肾功能不全 ) ,DIC 1例 ,1例自动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并及时予别嘌呤醇及补液、碱化尿液是防治ATLS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正>处方点评是指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和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如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以便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干预和改进措施,以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对我院2012年1至6月门诊  相似文献   
85.
目的:定量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BCL2L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AML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焦磷酸测序法,对62例原发AML患者的骨髓进行BCL2L10基因启动区甲基化水平的定量检测,并以10例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标本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62例AML中32例标本BCL2L10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为51.6%,而20例对照组中1例标本BCL2L10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为5.0%;BCL2L10基因在AML患者中的高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BCL2L1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AML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间均未出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BCL2L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AML中普遍存在,其可能是引起AML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李丽  毛平  余晓 《当代护士》2007,(7):94-95
探讨急诊科履行护理告知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如急诊工作性质特殊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理念陈旧,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欠缺,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并提出对策.提高急诊护理告知效果对急诊护理质量提高、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升医院整体形象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7.
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条件下SCF、FL和TPO 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最佳移植时机及植入潜能,将SCF,FL和TPO 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14天,在0、7、10和14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 细胞数,CD34 CXCR4 细胞数,CD34 CD49d 的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并将SCF FL TPO 3种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天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结果表明,经过14天的培养,脐血细胞得到了有效的扩增,TNC数,CD34 细胞数,CD34 CD49d 的细胞数于7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而CFU数,CD34 CXCR4 细胞数于第10天达高峰.在移植6周后,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的存活率和人源性CD45 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56.25%和(1.39±0.63)%,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31.25%和(0.73±0.16)%,亦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扩增脐血移植组有6只NOD/SCID小鼠骨髓细胞中可检测到人特异ALU序列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7-10天可能是收获细胞的最佳时机;SCF FL TPO 3种因子组合扩增7天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NOD/SCID小鼠,其植入水平优于未扩增的脐血;上调脐血造血细胞上CXCR4,CD49d的表达可能会增加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88.
背景:课题组已建立胎儿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能否有效扩增各个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有待验证。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培养体系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表面抗原CD133、CD3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从脐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①F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②S组:基质细胞+单个核细胞。③SF组:基质细胞+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在第0,6,10,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CD34^+、CD133^+CD34^+细胞数以及集落形成单位数。结果与结论:SF组有核细胞总数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比其他两组高;除了第14天外,第6、10天两个时间点SF组中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及集落形成单位数均高于其他组;含骨髓基质细胞的S组和SF组中CD133+细胞/有核细胞、CD34+细胞/有核细胞、CD133+CD34+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果说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能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基质细胞对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原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肿瘤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4月来我院肿瘤外科住院的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人文关怀组,常规组实施肿瘤外科常规优质护理,人文关怀组在常规优质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采用我院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人文关怀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3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凋亡和植入能力的影响,寻找扩增后脐血应用于临床移植的可行方案。方法采用早期作用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MNC进行短期无血清悬浮培养,比较有或无IL-3支持的扩增效果和细胞凋亡变化;MNC扩增6d后移植给亚致死剂量照射的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观察6周后存活小鼠的人脐血细胞植入情况。结果脐血MNC在有IL-3支持的体系中培养6~10d获得最佳扩增效果,同时细胞表面膜联蛋白V(annexinⅤ)的表达明显减少;移植6周后存活小鼠的骨髓、脾和胸腺细胞中能检出人类CD45抗原,外周血提取的DNA也能检出人特异的Alu序列。结论短期培养下IL-3有助于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适度扩增,减少凋亡且并不损伤扩增后细胞的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