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105篇 |
内科学 | 2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106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简捷判断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方法。方法 37例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的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采集前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单个核细胞(MNC)比例测定及其绝对计数,以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FCM)监测CD34+细胞计数。结果采集产品的MNC中位数为1.7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1.35×106/kg;MNC绝对计数是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的唯一相关指标,而外周血WBC计数和MNC比例与采集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MNC绝对计数达10×108/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中位CD34+细胞采集量达1×106/kg以上,可作为启动采集的阈值。结论外周血MNC的绝对计数能快速、简便地动态监测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变化,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利用荧光嵌入染料EvaGreenTM在单双链DNA溶液中不同的荧光性质构建基于核酸适配体的ATP检测体系,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ATP的新方法。方法利用ATP核酸适配体双链DNA(dsDNA)和核酸绿色荧光染料Eva GreenTM嵌合作用,实现了对ATP的检测。考察了ATP的孵育温度、pH、浓度等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反应体系在12℃,pH 7.5条件下具有最佳实验效果,在最优条件下,最低能检测10-6mol/L的ATP,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本研究为ATP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低成本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逆转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多药耐药的效果。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SHI-1细胞株对柔红霉素(DNR)、去甲柔红霉素(ID)、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DA)的敏感性及青蒿琥酯逆转耐药的效果。结果 DA、IDA方案与单用化疗药相比,药物敏感性有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胞毒性青蒿琥酯联合应用与单用化疗药、DA、IDA方案IC5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逆转倍数呈上升趋势。结论联合应用非细胞毒剂量青蒿琥酯逆转SHI-1细胞株多药耐药作用显著,明显优于DA、IDA方案。 相似文献
74.
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nti-T-lymphocyte globulin , 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nti-themocyte globulin, ATG)为基础,减量化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血液病 6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多发性骨髓瘤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例、骨髓纤维化 1例, 6例血液病于 28 d~ 30 d进行第 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隔 3~ 4周 1次,平均 4.2( 2~ 8)次,逐渐增加输注细胞数量,输注的 T细胞数由 (1.2~ 9.5)× 104/kg逐渐增加至 (0.75~ 2.15)× 108/kg.[结果] 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 1例进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 6例血液病中 4例逐渐形成供者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骨髓纤维化患者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和进步状态,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例,骨髓抑制 2例, 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以 ATG/ALG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通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实现混合性嵌合体向供者完全嵌合体的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骨髓抑制为其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改善患者的预后 ,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本院 89例治疗和随访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 ,以Kaplan 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 ,用对数秩检验 (Log 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收集可能影响预后的 31个因素的全部资料 ,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0、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6 9 .75 %、4 9.33%、32 .32 %、18.71%、13.6 %、10 .80 %和 6 5 .38%、5 3.85 %、4 6 .15 %、30 .77%、15 .38%、15 .30 % ,有15例达 5年以上长期生存 ,总的 5年长期生存率为 14 .4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长期生存率较其他类型高。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小于 30× 10 9/L、乳酸脱氢酶 (LDH)正常、第 1次化疗诱导缓解及最终达缓解、缓解后有巩固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结论 :急性白血病 5年长期生存率为 14 .4 % ,M3预后较好 ,外周血白细胞、LDH、第 1次诱导是否缓解、最终缓解情况、有否巩固治疗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TPO与SCF、IL-11协同在体外促进入脐血CD34+细胞向巨核系增殖分化的效应.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含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14 d.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体系中CD41+细胞的比例;同时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测定CFU-MK的数量.结果经14 d培养,TPO+SCF+IL-11组可使CD41+细胞和CFU-MK数量分别扩增40.83±12.41倍、7.86±2.63倍,明显高于TPO组的28.69±8.27倍、4.48±1.25倍.结论在体外SCF和IL-11可以协同增强TPO诱导脐血CD34+细胞向巨核系增殖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及移植后供者干细胞输注 (DSI)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移植治疗 3例高风险SAA。预处理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联合环磷酰胺 (CTX) ,CTX总量为 60~ 12 0mg/kg ,ALG为 12 0mg/kg。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 :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 (MTX)或甲基强的松龙 (MP) ,CSA和MP分别用至 6个月和 2个月逐渐减量并停药。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动员 :G -CSF 5 μg/ (kg·d)× 5d。移植细胞数分别为MNC :7 2 4× 10 8/kg ,6 0 0× 10 8/kg ,6 66× 10 8/kg ;CD3 4+ 细胞 :4 2 6×10 6/kg ,8 95× 10 6/kg ,4 66× 10 6/kg。移植后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MC)者 ,进行DSI。结果 移植后 3例白细胞最低值 :0 2 6× 10 9/L ,0 5 0× 10 9/L ,0 10×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12 ,3 ,15天和 0 ,5 ,10天。 3例均获得造血细胞成功植入。 1例形成供者完全嵌合体 (CC)并长期维持造血。 2例MC者 ,1例出现排斥 ,1例巨核细胞植入不良 ,均经DSI ,造血均有恢复。 3例分别存活 10 ,6,3 4个月。结论 非清髓性骨髓联合外周血高剂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的SAA ,增加植入率、减少 相似文献
78.
自制肠内营养液在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一种自制的适用于外科重症患者的廉价、实用的肠内营养液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胃肠道生理。以鸡蛋、牛奶、食糖等为底物,配制肠内营养液,其中蛋白质0.035g/ml,脂肪0.036g/ml,糖0.134g/ml。每毫升营养液含4.18kJ热量。结果:经过对60例外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患者能够维持正氮平衡,全身营养状况得以改善,体重平均增加2.10kg。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提高0.10g/L和0.23g/L,其他营养指标亦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自制的肠内营养液是一种廉价、易制备、配方易调整、适用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