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在实验研究成功报道的基础上,制备不同管径的同种异体血管应用于,临床,以探讨其远期疗效,为同种异体血管库的建立作出正确评估。方法采用新生儿脐带血管、胎儿或成人脑死亡者不同管径及长度的血管,常规处理后深低温冷藏2周,即可移植。移植前快速复温,术后行“三抗”治疗。结果临床应用13例,修复胭动脉5例,尺、桡动脉各3例,指动脉2例,术后11例成活,2例闭塞,随访5—26个月,平均12个月,移植成活的血管通畅良好,无排异。结论同种异体血管经正确取材,正确处理,深低温保存后可用于临床,可以解决血管缺损的来源替代问题。外径1~5mm的异体动脉移植后通畅性较好,1mm以下血管易栓塞,应慎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髋臼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68例按照Letournel分型 ,前柱骨折 6例 ,前壁并前柱骨折 10例 ,后柱骨折 2例 ,后壁并后柱骨折 13例 ,横形骨折 12例 ,横形并后壁骨折 12例 ,双柱骨折 13例。采用髂腹股沟切口12例 ,KocherLangenbeck切口 13例 ,髂腹股沟和K -L入路 43例。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按Matta标准 :解剖复位 35例 ,满意复位 2 9例 ,不满意复位 4例。结论 :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 ,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33.
拇指多指畸形17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鸿凯  张林 《中原医刊》1997,24(9):16-16
拇指多指畸形176例诊治分析连鸿凯1刘宝荣1杨彪1张林2我院自1984年8月至1992年1月共手术治疗拇指多指畸形176例,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现将临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本组男102例,女74例,年龄3个月~20岁,平均5岁,其中7岁...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决策辅助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选择2021年6—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骨科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脱落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跌倒恐惧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决策辅助干预方案, 比较2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和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的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42.71 ± 6.41) h, 早于对照组的(49.95 ± 5.73) h, 出院12周后观察组GAD-7评分为(4.64 ± 1.43)分, 低于对照组的(6.85 ± 1.83)分, HHS评分为(81.74 ± 4.24)分, 高于对照组的(74.30 ± 4.51)分, MFES评分为8.50(8.00, 10.00)分, 高于对照组的7.50(7.00, 8.00)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6.10、7.69, Z=-6.26, 均P<0.05)。结论决策辅助可提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相似文献   
35.
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创伤救治工作中存在专科救治能力欠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院前救治能力不足。为此,笔者以郑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为核心救治单位,从空间上构建“1小时创伤急救圈”,并结合所取得的初步成就,以此为模式开展创伤救治工作。笔者从建立郑州市“1小时创伤...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TRAP方法对骨肿瘤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在良性骨肿瘤中端粒酶阳性率为5.0%(3/62);在恶性骨肿瘤中端粒酶活性为79.6%(50/62).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骨肿瘤的恶性程度有相关,并且可能是判断恶性骨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7.
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6年7月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59例,术后随访1~5年,平均2.5年。观察结核治愈率,后凸畸形矫正及截瘫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均骨性融合、神经症状及后凸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后凸角分别为(29±5)°和(11±3)°,P值<0.01。结论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适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此方法能一次性完成畸形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458例骨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骨科创伤住院患者术后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另选取2021年2—10月224例骨科创伤患者建立验证组,对建模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458例创伤患者为建模组,其中创伤合并MDRO感染114例,感染率24.89%;非MDRO感染组患者34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20分(OR=2.567,95%CI:1.593~4.178)、发热日数≥3 d(OR=2.656,95%CI:1.631~4.361)、住院日数≥10 d(OR=3.563,95%CI:2.207~5.808)、使用抗菌药物(OR=2.314,95%CI:1.415~3.848)、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日数≥7 d(OR=2.114,95%CI...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6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入院时、术后2h、术后1、2、3、4、6、8、10、15 d)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43~82岁,平均70.2岁.髋关节置换术18例,膝关节置换术28例.入院时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D-二聚体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升高者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排除DVT.结果 46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4例未发生DVT的患者入院时、术后2h、术后1、2、3、4、6、8、10、15d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350.0±147.2)、(2519.5±733.1)、(2366.7±698.5)、(2072.5±581.8)、(981.6±406.3)、(505.7±272.3)、(492.5±153.6)、(477.0±122.2)、(445.2±116.9)、(384.0±109.6)μg/L.而12例发生DVT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372.7±85.7)、(3356.1±590.7)、(3465.2±616.7)、(3377.7±611.0)、(3161.6±596.2)、(2959.6±537.2)、(2805.9±490.0)、(2732.2±510.9)、(2637.3±580.1)、(2549.3±433.0)μg/L,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为26.1%.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动态检测对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采用紫外免疫比浊法于入院时、术后2h和术后1、2、3、4、6、8、10、15 d动态测定本院92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髋关节置换术28例、膝关节置换术40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24例)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特点.按照彩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与术前相比,92例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升高,术后2h即达2000 μg/L以上,其中有10例D-二聚体浓度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升高,术后1d达高峰(3588±512)μg/L,并呈持续升高状态,术后15 d仍有(2494±394)μg/L,而其他82例患者D-二聚体值能较快地下降,其峰值仅持续3d,术后4d即降至500 μg/L以下.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后确认10例持续升高患者发生DVT(DVT组),82例D-二聚体水平迅速下降患者未发生DVT(非DVT组),DVT的发生率为10.87%.与非DVT组比较,DVT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接近,术后2h和术后1、2、3、4、6、8、10、15 d 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监测对术后并发DVT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