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281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12篇
  4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目前有关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多以干预血瘀证为主的病证结合模式为主,具有稳定斑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满意度等作用,但仍存在疗效评价维度过于单一、结局指标设置杂乱、用药干预周期长短不一等问题。有待多学科专家在严格的循证方法指导下制定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2.
正中心静脉导管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技术操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空气栓塞虽然少见,但有潜在致命危险,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而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空气栓塞的风险性更高。现将我院近期一例镰状细胞贫血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拔除继发脑空气栓塞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背景地方政府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直是地方治理创新研究的重要议题。目的探究影响地方政府县域医共体创新实践的因素,并分析其组合路径。方法于2021年3月,以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举办的第二届"寻找县域医共体实践价值案例"评选活动的初选结果为案例源,将"政策创新类型"作为结果变量(中央主导型创新/地方回应型创新=0,地方自发型创新=1),以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层级、地理区位、问题属性及平台作为条件变量,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法,通过必要条件分析、充分条件组合分析,探究影响地方政府县域医共体创新实践的因素并构建地方政府县域医共体创新实践的影响路径模型。结果5个条件变量一致性均<0.9,即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层级、地理区位、问题属性及平台均不是地方自发型创新的必要条件。条件变量组合分析(基于中间解)结果显示,共得到5组前因条件组合,分别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平台,行政层级*~地理区位*平台,经济发展水平*问题属性*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问题属性*平台,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层级*地理区位*问题属性(*表示"且",~表示"非")。5组前因条件组合一致性指标均为1,原始覆盖率为0.14~0.43,净覆盖率为0.14~0.43,总体覆盖率为1。地方政府县域医共体创新实践主要呈现出两类模式,即平台型创新模式和动机型创新模式。结论若要实现高水平的医共体创新实践,应该关注政策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强相关性,激活地方政府的主动创新意愿,以及加强对县域医共体的平台支持。本研究对于理解地方政府县域医共体创新实践的机理乃至地方政府创新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帮助男护生正常学习和成长,培养职业情感,顺利完成学业,按期毕业、就业.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方式,通过导师制第一时间的干预、课外跟踪随访和辅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干预.结果 男护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情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导师课外跟踪随访辅导制有利于对男护生诸多问题及时干预,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4月经心脏外科手术证实的3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MSCT图像特点,探讨MSCT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并发畸形诊断中的价值,为术前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随访提供信息。结果:30例中心上型15例,心内型12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1例;术前经MSCT诊断为完全型28例(心上型15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1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TTE诊断心上型11例,心内型9例,心下型1例,漏诊9例,诊断符合率为70.0%。结论:多层螺旋CT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准确、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MR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卵巢肿瘤患者(良性30例、恶性18例)中MRI常规形态学诊断恶性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测量良恶性组的ADC值,分析两组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其最佳鉴别阈值,并得出相应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比较MRI、ADC值测量及二者联合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RI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敏感性94. 4%,特异性80. 0%,准确性85. 4%。良性组与恶性组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ROC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ADC值鉴别的最佳阈值为1. 328x10-3mm2/s,相应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6. 7%,准确性为85. 4%。将MRI诊断与ADC值测量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0%,准确率87. 5%。结论:MRI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ADC值测量可以量化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更加客观。MRI与ADC值测量联合应用,诊断价值高于二者单一应用。  相似文献   
27.
正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的食道癌是食道鳞癌。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及化疗。但是,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很多人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探求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及为肿瘤耐药治疗提供实验模型,我们用顺铂反复诱导的方法建立了人食道癌细胞Ecap-109耐药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增加评价频次、改变试剂浓度,来观察"洼田饮水试验"的应用情况,从而提高该试验的信度和效度,以期更好指导实际工作。方法选择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20例。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床旁评价,在该试验异常后增加"健脑养胃餐洼田试验"评价。健脑养胃餐由本院自制,由薏米、黑芝麻、黍米等制成的半流质食物。观察不同时间吞咽困难的检出情况,及改变试验试剂浓度对吞咽困难疗效评价的影响。结论共发现试验评分Ⅱ级以上的患者37例,其中首次即试验异常者25例,2~6d评价异常的11例。第1d内检出率为20.83%。7d内检出率为30%,较首次检出率提高了44.02%。可见增加评价频次能明显增加吞咽困难的检出率。同时,观察37例洼田饮水试验阳性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及"健脑养胃餐洼田试验"两组见效的疗程时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健脑养胃餐组能明显提前发现疗效的时间。  相似文献   
29.
合成了前驱体三-(2-氨乙基)-N,N',N"-三硫辛酸氨,该前驱体经三丁基膦(TBUP)还原后得到末端带有6个巯基的小分子单体(C-6SH)并共价偶联腙键修饰的阿霉素-(6-马来酰亚胺基己酰)腙(MAL-DOX)。通过巯基与丙烯酸酯的点击化学反应,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连续投料制备了具有内核交联、表面聚乙二醇(PEG)化与pH敏感药物释放特性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DLS)和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呈球形,平均尺寸为42 nm。体外药物释放表明:通过腙键连接阿霉素(DOX)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释放能力,即在酸性条件下(pH=5.5)的释放速率比生理pH环境下要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手术(LRYGB)对肥胖T2DM患者血清IS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肥胖T2DM患者行LRYGB,ELISA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血清MCP-1水平,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估IS,分析LRYGB对肥胖T2DM患者MCP-1和IS的影响。结果40例肥胖T2DM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患者术后6个月HbA1c、FPG、TC、TG及MCP-1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FIns、葡萄糖代谢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LRYGB可改善肥胖T2DM患者IS和MCP-1介导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