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同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异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W istar、SD大鼠。以β-Actin作内参照,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IL-12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异基因移植组IL-12表达逐渐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IL-12的表达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转染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选择素E、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将96只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供、受者各16只,均为C57小鼠;移植组:供、受者各16只,分别为BALB/C、C57小鼠;IL-10组:供、受者各16只,分别为BALB/C、C57小鼠,用IL-10重组腺病毒载体先转染供心。3组均行颈部心脏移植。于术后第5 d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CD44、选择素E、LFA-1、VCAM-1及IL-1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CR产物电泳及条带密度扫描显示,移植组CD44、选择素E、LFA-1、VCAM-1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组与移植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IL-10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D44、选择素E、LFA-1、VCAM-1等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3.
患女,34岁,体形瘦小。“发现心脏杂音18年,腹胀不适2个月”入院。18年前体检发现有心脏杂音,无不适症状,未予诊治。五年前足月妊娠剖腹产一健康女婴,经过顺利。2个月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服用“胃药(具体不详)”无好转。无明显活动后气促,能平卧,无下肢水肿。入院后体检: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60mm Hg(1mmHg:0.133kPa),神清,自动体位,颈静脉无怒张,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弥散,心率78次/min,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分裂,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4/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其余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相似文献   
84.
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时,当上、下腔静脉与升主动脉已暂阻断,心肌保护液已由升主动脉根部注入,在心脏已停搏情况下切开心脏,若仍有大量血液从心切口中涌出,这不仅可致暂时失血,亦将使手术视野不清难以进行心内操作。本文随机查阅1989年前370例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病历,发现有18例曾出现上述心切口涌血情况,占4.86%。现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应用高通量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芯片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分别提取6例肺腺癌患者的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RNA,体外逆转录制备并标记为双链cDNA(ds-cDNA),与含有22 000条IncRNA芯片进行杂交,计算机扫描并分析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结果 在肺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达1025条,其中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lncRNA 464条,低表达的lncRNA 561条(变化>2倍且P <0.05).结论 肺腺癌的发生过程中lncRNA的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lncRNA与肺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胸腰段多椎体不稳定骨折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和东莞市高埗医院收治的110例胸腰段多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其中长节段固定组42例、短节段固定组38例、前路固定组30例。比较3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差异。结果110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2.1)个月。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不同时相点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未见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3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脊髓损伤情况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多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落新妇甙对混合细胞培养中活化的T细胞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BALB/c小鼠心肌细胞(2×10~5/ml)和C57BL/6小鼠脾细胞(1×10~6/ml),前者作为刺激细胞,后者作为反应细胞,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实验分为3组:(1)对照组,混合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培养液;(2)落新妇甙组,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3)落新妇甙+CTLA-4单克隆抗体组,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和CTLA-4单克隆抗体9Hi0 30μg/ml。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混合细胞培养中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一聚合酶链(RT-PCR)和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CTLA-4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甙组的T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3.4%±12.5% vs 35.1%±9.2%,P<0.01),T细胞CTLA-4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落新妇甙加CTLA-4单克隆抗体组的T细胞凋亡指数和CTLA-4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落新妇甙诱导心肌细胞排斥反应中活化的T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增强T细胞中CTLA-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05年2月~2008年2月期间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皮盘内注射浓度为40~60μg/ml的臭氧25~45ml,术后通过腰腿痛,评价标准的Mac—Nab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病例随访6~8个月,依据Mac—Nab腰腿痛评价标准的方法评价,其中优36例占39.1%(36/92),良52例占56.5%(52/92),可4例占4.3%(4/92),差0例,优良率为95.7%,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臭氧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它有着安全、创伤小、有效率高、费用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预处理组,比较两组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预处理组较常规组在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降低或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前预防性抗感染、尽量短的手术时间、术后有效地抗感染和激素应用,可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积极地呼吸辅助、控制哮喘以及肠内营养支持是防治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我科从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北京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FG系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