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6篇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61G>A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中国南方汉族295例患者和295例正常人群的EGF-61G>A基因型,分层分析探讨罹患CCRCC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GG型携带者比较,GA型(OR=1.49,95%CI=1.05~2.12)或AA型(1.99,1.12~3.52)携带者发生CCRCC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分层分析显示当携带GA或AA型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以及体质量指数大于23是发生CCRCC的危险因素(年龄:2.48,1.54~4.01;男性:1.56,1.03~2.36;吸烟:2.17,1.23~3.82;体质量指数:1.96,1.28~3.01).结论 EGF-61 G>A多态性可能与我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CCRCC易感性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61G > A polymorphism in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gene and susceptibility to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RCC)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We obtained information on demographic factors by a personal interview.The polymorphism was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using genomic DNA isolated from 295 patients with RCC and 295 age- and sex-matched controls. Stratification analysis by age, sex, smoking, drinking and BMI status was performed.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e -61GG genotype, individuals carrying GA genotype (OR = 1.49, 95% CI = 1.05 -2. 12) or AA genotype (1.99, 1.12-3.52) had an increased risk of RCC. Stratifie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ncreased risk was more pronounced among young people (2. 48, 1.54-4. 01 ), males ( 1.56, 1.03-2. 36), smokers (2. 17, 1.23-3. 82) and those with body mass index larger than 23 ( 1.96, 1.28-3.01 ).Conclusion EGF-61G > A polymorphism may contribute to the etiology of RCC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52.
目的:验证中药改善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效果.方法:选用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姐、骨质巯松组、量质疏松加中药组.观察各组正畸牙移动的速度及移动后牙周的健康状况.结果;骨质疏松组的正畸牙移动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牙用健康情况差;骨质疏松加中药组牙齿移动速度较骨质疏松组减慢,牙周健康情况好转.结论:应用中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磷酸锆纳米载银抗菌剂的体外抗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①测定不同纳米银含量的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②选择抗菌效果好且纳米银含量相对较低的6.0%纳米银含量的抗菌剂为实验对象,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银离子释放试验,评价该抗菌剂的安全性。结果①3.0%、6.0%、9.0%纳米银含量的抗菌剂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均为0.0625~0.078g·L^-1,6.0%纳米银含量抗菌剂对多种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均为0.039—0.078g·L^-1②6.0%纳米银含量的抗菌剂口服毒性实验结果为实际无毒级;没有皮肤刺激性;银离子的释放量低于3.0×10^-8g·L^-1结论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对多种静脉导管感染常见病原菌具有体外抗菌效果,6.0%和9.0%纳米银含量的抗菌剂均有较好的抗菌性能;选择较低浓度的6.0%纳米银含量的磷酸锆载银抗菌剂作为静脉导管材料添加剂,当6.0%的抗菌剂质量浓度在0.039~0.078g·L^1时,抗菌效果满意。②该抗菌剂的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4.
55.
阴沟肠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的严重耐药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其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就是产生持续高产型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1],尤其是质粒介导的AmpC酶,具有可在不同菌属细菌之间水平传播的特点,易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2].因此检测、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基因型别株对于研究和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有效地控制产酶菌株引起的感染,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杨明  余建明  柳曦  赵虎  刘定西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55-1057
目的:探讨47 mm显微线圈(MC)在腕关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尸体腕关节5个,分别使用矩形表面小线圈(CP flex small coil)、47 mm显微线圈,利用Siemens Magnetom Veri0 3.0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MR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TSE T1 WI)和质子密度加权...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索盆腔纤维瘤手术对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盆腔纤维瘤患者22例,测定术前及术后1 d、3 d、7 d的血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手段来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计算CD4+/CD8+比值。结果:患者术后24 h IL–6、TNF–α、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CD3+、CD4+、CD8+,CD4+/CD8+显著低于术前,术后72 h炎症及免疫指标变化程度减轻,但较术前仍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 d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炎症及免疫水平的变化程度与出血量明显相关,且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上述指标变化最为明显。结论:盆腔纤维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有所降低,炎症水平升高,免疫及炎症水平的变化程度可能与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9.
改良式的Activator(导弓式)矫治器是治疗功能性反的常用矫治器[1]。针对其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下切牙舌倾的问题,本人设计了分体式的Activator矫治器,现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矫治器的组成:矫治器上颌部分包括双侧后牙平面垫、前牙区导弓、上切牙舌簧、固位体和基托。下颌部  相似文献   
60.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孤独症行为干预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楚如  刘玉珍  赵虎  解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71-257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孤独症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4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分为≤6岁组及>6岁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行为干预训练,于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进行评分。结果:≤6岁组与>6岁组相比较,在感觉方面改善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采用行为干预训练对纠正孤独症患儿的感知觉异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