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们采用腋下纵切口入胸行各类胸外科手术 6 3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将腋下纵切口与标准后外侧切口 ,肋床进胸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41例 ,女 2 2例 ,年龄 18岁~ 46岁 ,平均 2 7岁。原发病包括肺癌 ,肺结核瘤 ,肺良性肿瘤。施行全肺切除 1例 ,双肺叶切除 2例 ,肺叶切除 12例 ,肺段切除 2例 ,肺部分切除 39例 ,局限性脓胸胸膜纤维板剥脱松解术 3例。膈上食管憩室 1例 ,纵隔肿瘤 2例 ,胸膜内胸廓改形术 1例。1.2 手术方法 :气管双腔插管 ,静脉复合麻醉 ,健侧通…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短链脂肪酸类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TEM)抑制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机制。应用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瑞氏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及自噬相关蛋白,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单用VPA和TEM均可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两药合用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药联合后可阻断细胞周期,引起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增高;电子显微镜检测进一步证实,经VPA及TEM处理后的细胞出现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两药合用时自噬现象更为显著;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自噬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经VPA处理后HDACl和HDAC3表达下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表明VPA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影响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其自噬。结论:VPA和TEM在阻断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自噬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为药物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背景与目的 对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耐药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患者预后较差.目前难治性DLBCL的定义仍存在争议,并缺少亚洲国家大样本队列研究的数据.为确定中国难治性DLBCL的定义及疾病结局,我们开展了这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利...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内皮分化基础及其诱导条件。方法:〖HTSS〗采用密度分离与贴壁筛选结合法分离hMSCs,体外联合应用生长因子VEGF165和不同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与Ⅰ型胶原(Col),对其进行内皮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化学、流式细胞分析法及透射电镜对其分化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hMSCs表达早期内皮分化标志之一KDR;PAS反应阳性及超微结构显示,hMSCs胞浆内含有大量糖原形成糖原池,分化后细胞胞浆外质内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暗示细胞发生分化;细胞诱导后CE34、β1整合素和KDR表达均增强。结论:诱导后细胞为过渡细胞群类型(transit population,TP),可向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EPC方向分化。推测由此类型细胞再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即hMSCs→TP→EPC→ECs。  相似文献   
95.
赵维 《大众健康》2007,(9):95-95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强生公司近日宣布正式启动“关爱之心”评选活动。“关爱之心”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关爱的榜样,讲述普通人的关爱事迹如何对其家庭、朋友和社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公众登录www.jni.com.cn/yaes网站推荐和投票,最终评选出的“关爱之心”获得者将被授予奥运志愿者培训师的特殊荣耀,参与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奥运冠军邓亚萍出任“关爱之心大使”。[第一段]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阳性调控区Ⅰ蛋白(PRDM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根据CD10、BCL6和IRF4的表达将8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生发中心和非生发中心型,显微切割联合RT-PCR和W estern杂交方法检测患者PRDM1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对CHOP和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R-CHOP)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利用半定量RT-PCR和W estern杂交观察PRDM1在B细胞淋巴瘤Namalwa细胞株中表达和美罗华、阿霉素以及美罗华联合阿霉素对其表达的影响,利用ELISA方法观察PRDM1表达与NF-κB活性的关系。统计分析软件SAS 8.2,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RDM1存在α和β两种亚型,显著表达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亚型的肿瘤细胞(73.5%比38.8%,39.4%比6.1%;P=0.0020和P=0.0009),而PRDM1β在CHOP方案治疗的非生发中心型患者中与短生存期相关,但在R-CHOP方案治疗组中未显示相关性;Namalwa细胞株中表达PRDM1β,美罗华和美罗华联合阿霉素均能够抑制PRDM1β表达,同时伴随NF-κB的失活。结论:PRDM1显著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亚型中,PRDM1β可能与疾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7.
化控技术在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号称“农作物丰产核武器”的化控技术,是以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为手段的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范围、规模正在迅速扩大,特别是在解决一些传统技术无能为力的科研难题和生产实际问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化控技术已经成为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我国著名的娄成后院士誉之为继植物营养以后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的第二大贡献。随着中国加入WTO,中草药走出国门,迅速融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8.
目的检测MUC1基因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30例乳腺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80.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8%)(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U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诊断乳腺癌的指标之一,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在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方面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IRF4/MUM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转录因子BCL6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95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F4/MUM1和BCL6的表达,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61.1%(58/95)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IRF4/MUM1,46.3%(44/95)表达BCL6,58例IRF4/MUM1阳性患者中51.7%(30/58)同时表达BCL6;IRF4/MUM1表达以及与BCL6同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累及数目、LDH水平以及国际预后指数危险度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RF4/MUM1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两者无显著差别;IRF4 /BCL6 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IRF4-/BCL6 组。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IRF4/MUM1蛋白表达比例较高,且可同时表达BCL6;IRF4/MUM1蛋白表达提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不良预后,这在同时表达BCL6的患者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