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2007年4月我院采用左肾癌根治、癌栓切除加人造血管下腔静脉部分替换术治疗左肾癌伴膈下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1例,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EVAR)术后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行EVAR术的197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行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18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动脉数量每增加1根,发生Ⅱ型内漏的风险增加了0.822倍(OR=1.822,P=0.010);最大腰动脉直径每增加1 mm,发生Ⅱ型内漏的风险增加了0.256倍(OR=1.256,P=0.040)。197例患者获访1~36个月,中位数为16.8个月。随访期间,1例瘤体直径于术后6个月时增长大于5 mm,给予经股动脉以弹簧圈栓塞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处理,术后内漏消失;余17患者的内漏自行封闭或瘤体直径无明显变化。结论 腰动脉数量和最大腰动脉直径均可影响Ⅱ型内漏的发生。如果持续性Ⅱ型内漏的瘤体直径无明显变化,可暂不处理,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35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恶性占63.75%(204/320),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为主; 良性占36.25%(116/320),以神经鞘膜瘤和平滑肌瘤为主. 肿瘤切除率恶性为50.98%(104/204),良性为61.21%(71/116). 除34例患者放弃治疗外,余均行手术治疗. 175例患者完全切除肿瘤,其中5例行血管重建,其余170例均顺利将血管分离或仅作了血管修补.145例患者因肿瘤浸润广泛或不能耐受血管置换手术等原因而只行肿瘤部分切除或取活检. 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随访1年,有132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75.43%.结论 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诊断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腹膜后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完全切除,如有血管受累,应行血管重建,这对提高治愈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84.
活体右半肝移植供体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移植供体术前评估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评估2002年1月至2005年11月施行的23例活体右半肝移植中供体的情况.术前评估包括供体的一般情况,血管与胆管系统影像学,供肝体积及脂肪变性情况等.不阻断入肝血流,在肝中静脉右侧,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而得到右半肝.计算供体标准肝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及残余左半肝的比例.结果 术前影像学评估发现,4例门静脉主干有3分支,7例有粗大肝右后下静脉(≥0.5 cm),5例有粗大(≥0.5 cm)肝V段静脉(V5),4例有V8,右肝管变异3例.而术中发现9例伴右后下静脉,5例V5,5例V8,右肝管变异4例.术中肝切取活检示2例供肝轻度脂肪变性.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462 ml,切取右半肝占SLV的39.7%~69.5%,残余左半肝占30.5%~60.3%.术后第1天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但术后1周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腹内出血,1例乳糜漏,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门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所有供体均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进行供肝血管系统与胆管系统、肝脏的体积与质量的详尽评估,选择出最适宜的供肝与供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报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方法 2007年3月我院对1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成功施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将肾脏移植于左侧髂窝,胰腺移植于右侧髂窝,胰腺移植采用肠道-体循环回流术式。结果术后第1d C-肽升至正常水平,第4d血肌酐恢复正常,第11 d血尿素氮恢复正常,血糖逐渐趋于稳定,第16d完全停用胰岛素,术后3周OGTT结果显示移植胰腺功能正常。随访6个月移植胰腺、肾脏功能正常,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6.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诊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26~77岁〔(58.88±13.90)岁〕,患肢52条。分别采用手术取栓、介入溶栓及保守治疗。随访时间1~39个月。对年龄、性别、上下肢、血栓是否位于肘关节或膝关节的远端、缺血时间、急性缺血分级、吸烟史、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合并症、是否手术治疗以及是否有术后并发症、肢体动脉栓塞史等可能对疗效有影响的因素,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肢栓子的来源有:心源性39条(75.0%),血管源性7条(13.5%),医源性1条(1.9%),5条原因不明(9.6%)。急性缺血分级:Ⅰ级0条、Ⅱa级16条、Ⅱb级29条、Ⅲ级7条。患肢缺血时间3h~2周,其中缺血时间≤12h的患肢15条,>12h者37条。手术治疗38条,介入溶栓治疗2条,保守治疗12条。手术后并发症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呼吸功能衰竭、碱中毒、急性肾功能障碍等。住院期间2例死于脑梗塞;出院后3个月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38例45条(86.5%)患肢获得随访:痊愈13条(28.9%)、良好15条(33.3%)、一般8条(17.8%)、差9条(20.0%);截肢8条(17.8%),其中膝关节以上截肢4条(8.9%)。肢体缺血时间的25%、50%及75%百分位数分别为11.5、36.0及83.0h;缺血时间超过12h的患肢32条(71.1%),其中8条(25.0%)接受了截肢;缺血时间超过12h但急性缺血分级低于Ⅲ级的患肢29条(64.4%),其中18条(62.1%)的疗效为良好及以上,7条(24.1%)接受截肢。对治疗结果有影响的因素为缺血时间、急性缺血分级和吸烟史(P<0.05)。结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可选择介入溶栓以及保守治疗来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同时针对病因治疗。缺血时间、急性缺血分级和吸烟史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活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与风险。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对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活体肝移植治疗,其中25例接受右半肝移植物,2例接受双供体移植物;对这27例受体及其29例供体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供体无死亡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5例),其中2例(6.90%)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及门静脉栓塞各l例;3例(10.34%)并发症较轻,伤口脂肪液化并感染、胸腔积液及乳糜漏各l例;所有供体目前都已完全康复,并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本组受体无一例发生小肝综合征,全组病例1年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01%及71.40%,与同期因各种其他非恶性疾病进行的成人活体肝移植受体1年及3年累积生存率(83.30%及75.51%)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活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对供体的风险及受体的益处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评价,但研究结果已初步表明,只要我们努力作好每一个细节,活体肝移植对供体来说是一相对安全的手术;而对肝癌患者来说则能相对满意地延长生存期,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住院患者,特别是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血栓。尽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预防和治疗的文献较多,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院后的症状性和亚临床VTE发病率的数据很少。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院后VTE的预防尚无确切的建议或指南,目前的指南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回顾和总结了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VTE发病率、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现有文献,以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院后的患者给予VTE预防的指导。  相似文献   
89.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方法 复习近几年有关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遗传、解剖、环境、生物化学等多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腹主动脉中层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失衡在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增加和弹性蛋白与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失衡可能是主要原因。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包括外科和内科治疗,内科治疗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结论 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科治疗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我院诊治的腘动脉瘤病例进行总结。方法查阅我院1975~2004年11例腘动脉瘤患者病历,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11例、患肢11条,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腘窝搏动性肿块、跛行、伸膝困难、肿块疼痛等,动脉瘤破裂3例(27.3%)。接受的特殊检查有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1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内缝合修补术4例;动脉瘤切除、血管移植术6例。病理结果:假性动脉瘤3例、梅毒性动脉瘤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4例。1例动脉瘤内缝合修补术后出现患侧小腿干性坏疽而行患侧大腿下1/3截肢术。1例全身情况太差而未接受手术者死于心功能衰竭、晚期梅毒。术后随访1.5~30年,另外3例接受动脉瘤内缝合修补术患者中1例有间歇性跛行;1例患肢足背动脉能扪及搏动,无肢体缺血表现;1例失访。6例接受动脉瘤切除、血管移植术患者中,1例失访(Dacron人造血管移植);1例有间歇性跛行;4例患肢足背动脉能扪及搏动,无肢体缺血表现。结论推广彩色多普勒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可能有助于腘动脉瘤的检出。有症状的腘动脉瘤及直径大于3cm的无症状腘动脉瘤应接受手术,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无症状腘动脉瘤可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