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总结成人间活体肝移植(adult-to-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A-A LDLT)肝动脉重建并发症的预防经验。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127例A-A LDLT临床资料,分析肝动脉重建并发症的预防。131例供体中(移植右半肝127例,移植左半肝4例),男69例,女62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127例受体中男109例,女18例;年龄18~64岁,平均41.9岁。62例供体右肝动脉与受体右肝动脉吻合,34例与受体肝固有动脉吻合,7例与受体左肝动脉吻合,6例与受体肝总动脉吻合,8例与受体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副右肝动脉吻合,5例与受体肝总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间搭桥,2例受体腹主动脉与供体右肝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3例用尸体冷冻保存髂血管行受体腹主动脉与供体右肝动脉搭桥。结果术后1、7d,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6%),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肾下腹主动脉至供体右肝动脉搭桥术后痊愈;1例于术后46d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术后及随访期未发现肝动脉狭窄、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无与肝动脉并发症有关的死亡患者。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67个月,术后1、2、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82.2%、64.7%和59.2%。结论供、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受体肝动脉病理改变,以及肝动脉血管吻合技术是肝动脉重建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日益提高,腹主动脉瘤择期手术治疗死亡率已控制在5%以内,但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的死亡率一直在40%~70%,如果包括尚未到达医院的RAAA患者,死亡率可达80%~90%,RAAA被美国列为第13位死亡原因。目前,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快速有效的外科治疗仍是降低RAAA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胰升血糖素样肽—1对肝切除术后葡萄糖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对肝切除术后应激性糖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3组。Ⅰ组又分Ⅱg组,注射50%葡萄糖(0.5g/kg体重)+生理盐水;Ⅰgip组,注射50%葡萄糖+GLP-1(0.3nmol/kg体重)行葡萄糖耐量实验。Ⅱ组切肘约65%后分Ⅱg和Ⅱgip 组,分别于术后第1、3、5天按Ⅰ组方法分别行葡萄糖耐量实验。Ⅲ组切肝后第1天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LP-1按0.45nmol/kg体重给予。观察峰值血糖、30分钟血糖及曲线下面积(AUC0-30)。结果 Ⅰgip组峰值血糖和30分钟血糖及AUC0-30明显低于Ⅰg组;Ⅱg组术后1、3、5天峰值血糖和30分钟血糖及AUC0-30均明显高于Ⅰg组。Ⅱgip组术后第1天峰值血糖与Ⅱg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但Ⅲ组明显低于Ⅱg组及Ⅱgip组,30分钟血糖及AUC0-30均明显低于Ⅱg组,与Ⅰg组相似。结论 肝切除术后机体对葡萄糖的耐量下降,输注外源性GLP-1可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术后早期GLP-1促进机体利用葡萄糖的作用明显减弱,但增加GLP-1的剂量仍可改善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随着手术应激程度减轻,GLP-1促进机体利用葡萄糖能力增强,可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复制活跃者肝移植时保留下腔静脉与否与术后HBV再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及HBV DNA原位杂交法检测15例肝移植时切除的病肝下腔静脉的HBV标志物,对20例不保留腔静脉的肝移植受体(经典组)与7例HBV复制活跃并保留腔静脉的肝移植受体(背驮组)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典组10例(50.0%)及背驮组5例(71.4%)肝移植时切除的病肝下腔静脉壁的HBV标志物HBsAg、HBcAg及HBV DNA均呈阴性。经典组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HBV再感染1例,再感染率5.0%(1/20),再感染时问在术后22个月;背驮组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无一例发生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0(0/7)。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BV复制活跃者其肝后下腔静脉组织中无HBV存留及复制。因此,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不会增加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受体HBV再感染或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相关受体在拉米夫定或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下供肝植入前后移植物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变化,探讨移植物HBV再感染的可能机制,为预防复发寻找切入点。方法用酶联放射免疫法、HBVDNA荧光定量法、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定期检测78例受体手术前后血清及90例供肝活检组织,重点观察供肝植入前后HBV标志物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动态变化。结果移植时无论受体为HBV活跃复制状态或非活跃复制状态,供肝植入后2h内活检肝组织既无HBVDNA又无HBsAg、HBcAg阳性证据。结论在现有预防措施下,无论受体术前HBV复制状态如何,健康供肝无术中HBV颗粒直接感染的证据,其机制及在远期HBV再感染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成都地区3—16岁儿童,青少年恒牙生理成熟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ental maturity was studied in a group of 903 healthy children (boys: 465, girls: 438) born in Chengudu from 1972 through 1988. Dental maturity was estimated by the method of Demirjian and Goldstein,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ven left mandibular permanent teeth; teeth formation was studied. The standard and curves of dental maturity for Chengdu children (boys and girls) were constructed. At 3-5 years old, boys had their dental maturity slightly earlier than girl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P greater than 0.05). At the age of 7-14, girls were more advanced than boys (P less than 0.05). Developmental curves of seven left mandibular permanent teeth were plotted. The sexual difference was smaller at the crown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it increased during the root development. In all, girls were more advanced by 0.45 year than boys. The maximum average difference was 0.85 year for the canine. The time that each developmental stage has taken was shorter in 50% of girls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boys, and it was longer in 28% of girl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the remaining 22% of cases.  相似文献   
17.
杨轶  赵纪春  黄斌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53-1955
[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4月~2007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27例,男性20例,女性7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6岁,自知有腹主动脉瘤者6例,有腹部搏动性包块者6例,15例通过术前急诊彩超或CT确诊,采用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其中分叉型人工血管17例,直型人工血管10例.[结果]破裂腹主动脉瘤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手术30d围手术期死亡率33.3%(9例),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结论]手术治疗是对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治疗,快速早期确定破裂腹主动脉瘤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治疗,尽快控制出血,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关键.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肺部并发症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赵纪春  卢武胜  黄斌  杨轶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0):1594-1595
患者男性,45岁,因"腰痛10年,发现腹主动脉瘤4 d"于2007年11月23日人院.入院诊断:"胸腹主动脉瘤(TAAAs,Safi V型);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有长期吸烟和饮酒史.术前CT检查示:T10-11椎体间隙至L2锥体上缘层面腹主动脉瘤,长约9.8 cm,最大直径约7.0 cm(图1).  相似文献   
19.
肝外伤是腹部外伤中较常见而且严重的损伤,由于其发生突然,病情严重,抢救和手术难度大,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受到临床高度重视。平时的肝外伤主要为闭合性伤,如交通事故伤、挤压伤、跌伤等,战时主要为火器伤。肝外伤救治的关键是出血和止血问题,影响肝外伤外科治疗效果主要与肝脏本身受伤的严重程度、治疗时间的早晚、有无合并伤以及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肝外伤的总死亡率一直停留在15%~20%,近年并没有明显降低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严重肝外伤本身伤情重且复杂,合并多器官伤和多外伤,手术后易出现严重合并症。因…  相似文献   
20.
李秀德  赵纪春 《华西医学》2003,18(1):126-127
肝脏外伤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仅次于脾外伤 ,其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继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因肝脏外伤所致死亡率有明显下降 ,但其外科治疗一直是普外科医生处理棘手的问题[1~ 7] 。1 肝脏外伤的原因暴力和交通事故导致肝外伤占绝大多数。在交通发达国家 ,肝钝性伤占肝外伤 80~ 90 %。战争时肝外伤以穿通伤为主 ,达 66~ 88%。道路交通事故和坠落性损伤 ,肝脏易出现膈上撕裂伤 ,肝脏撕裂伤常在肝Ⅲ、Ⅳ、Ⅴ、Ⅵ段。直接的打击可引起碎裂伤 ,损伤到肝脏的中央部分 (Ⅴ、Ⅵ、Ⅶ段 )。2 肝外伤分类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