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周期性麻痹是神经肌肉系统的钾代谢障碍性疾病,常因饱餐、酗酒、受寒或剧烈运动后诱发。其主要表现以反复发作的颈项及四肢松弛性瘫痪为特征,发作初期常有多汗、口干、少尿、便秘和肌肉发胀感,大都有血清钾的变化,最常见者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本文对我科自1979年12月~1996年12月均收治的31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对例患者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4~60岁,平均29.4岁。发病诱因:饱餐5例,酗酒4例,受寒10例,剧烈运动10例,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各1例。发病时间:4~8时者18例…  相似文献   
8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的变化。方法 入选 12 0例ACS患者 ,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6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6 0例 (据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前UAP为UAP1 组 ,治疗后的UAP为UAP2 组 ) ,并入选 6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中LPA。结果 AMI组和UAP1 组血浆LPA水平分别是 [(3.80 17± 0 .6 2 89) μmol L、(3.0 2 73± 0 .76 2 3) μmol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8378±0 .6 75 3) μmol L],P <0 .0 5 ,其中异常增高率AMI组占 6 3.3%,UAP1 组占 45 %,UAP2 组占 13.3%,正常组 5 %,UAP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LPA明显降低 (2 .0 0 48± 0 .8470 ) μmol L。结论 血浆中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可能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后不同胰岛素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人选首次AMI行再灌注治疗后的患者,根据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的不同,分别入选正常胰岛素组(A组)、高胰岛索血症组(B组)各印例,共计120例.两组患者于人院时及再灌注治疗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心动图(IJCG)检查,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IN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INEF),记录6个月内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B两组患者在1个月后均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但B组患者心室重构的程度较A组高,预后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对行再灌注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不良影响,高胰岛素血症组较正常胰岛素组预后差.  相似文献   
84.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引起心源性休克、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且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目前应用的早期危险分层工具主要来源于大规模临床试验及专业协会推出的指南或专家共识.近年来随着AMI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为AMI 的早期诊断、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方向.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多种血生化标记物如cTnI、CRP、NT-BNP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预测意义,下面将逐一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腺苷和尼可地尔合用防治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腺苷组、腺苷和尼可地尔合用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90min,松解120min,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再灌注期间,各组分别静滴生理盐水、腺苷和尼可地尔。再灌注后观察左心室心肌无复流和梗死程度,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腺苷组、腺苷和尼可地尔合用组无复流及心肌梗死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1);腺苷和尼可地尔合用组心肌梗死及无复流程度小于腺苷组(P〈0.01)。腺苷组、腺苷和尼可地尔合用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腺苷和尼可地尔合用组SOD活性高于腺苷组,MDA低于腺苷组(P均〈0.01)。结论腺苷和尼可地尔合用能明显减轻兔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程度及梗死程度,作用强于单纯腺苷组,其机制可能与同时加强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痛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552例冠脉造影病例,依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分成5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最高见于有心绞痛伴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Ⅰ);依次为心绞痛伴ECG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组(Ⅱ)、心绞痛伴ECG运动试验正常组(Ⅲ)、无心绞痛伴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Ⅳ)、无心绞痛伴ECG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组(Ⅴ)。结论:临床上有心绞痛、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诊断冠心病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miRNA-208a-3p、miRNA-499a-5p、miRNA-221-3p三种miRNAs表达水平和与肌钙蛋白(cTnI)、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相关性及其对AMI早期诊断的潜在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52例AMI患者为AMI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24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三种miRNAs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该三种miRNAs表达水平与cTnI、H-FABP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种miRNAs单独及联合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患者血浆中这三种miRNA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分别与cTnI、H-FABP呈正相关(P<0.05);三者单独诊断AMI的AUC分别为0.794、0.772、0.806,联合诊断AMI的AUC为0.862。结论:血浆miRNA-208a-3p、miRNA-499a-5p、miRNA-221-3p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且联合指标的潜在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含量的变化 ,探讨 TNF与 CEC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6 0例 ACI患者血清 TNF- α和 CEC的含量 ,并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TNF- α和 CEC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 (P<0 .0 1)。恢复期血清 TNF- α及 CEC则高于正常水平 (P<0 .0 1)。 (2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TNF- α和 CEC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 (P<0 .0 1)。 (3)急性期血清 TNF- α与 CEC呈正相关 (r=0 .6 9,P<0 .0 1)。结论  ACI患者血清TNF- α及 CEC含量升高 ,提示 TNF- α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降低 TNF- α的水平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经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为提高治愈率,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急性期应每30min观察1次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和呼吸,测量血压、有无头痛及再出血,并详细记录。病情稳定后可酌情延长观察测量时间。现将对老年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0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中男42例,女38例,60~80岁,临床表现有高血压54例,头痛45例,意识障碍51例,精神症状25例,偏瘫25例,抽搐11例。与青年组患者相比,高血压、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90.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按病因分为三型: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和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较为常见,Young等。报道男性发病率为4%,女性为2%。近年研究表明,OSAHS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