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护生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护生的带教工作,使其在实习时间内,适应现代化护理工作,是带教中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我们坚持用开展五个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带教质量,受到护生的好评,现介绍如下。l消除紧张心理,加强医医教育护生从学校来到临床,具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怕错过机会,求知心切,跃跃欲试。二怕责任重大,缩手缩脚,不敢大胆操作。作为带教老师要掌握护生的心理特点,对她们进行心理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消除紧张心理,端正实习态度,尽快进人角色。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顺利实施带教工作。一是要真诚欢迎她们…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射频消融术患者心肌酶及 肌钙 蛋白Ⅰ(cTnI)的变化,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心肌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射频消融术组40 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9~73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左侧旁道18例,右侧旁道5例 ,房室结双径路(AVNDN)16例,室速1例;对照组12例均进行普通导管检查,男10例,女2例 ,年龄24~62岁。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24h采血测定心肌酶CK—MB及肌钙蛋 白Ⅰ水平。结果:消融组术后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阳性率占37.5%,cTnI阳性率占 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K—MB升高与消融时间、消 融次数呈正相关(r=0.802632,r=0.738608),(P<0.01)。与平均功率不相关 (r=-0.13808),(P>0.05)。消融左侧旁道引起的心肌损伤明显,占75%。结 论: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同时,对心脏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较轻微,并 可迅速修复,其消融时间、放电次数、放电部位与RFCA所致的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自1972年Hounsfield发明CT至今,CT为各种疾病的诊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随着多排螺旋CT的问世,其技术不断的革新,CT的探测器宽度、时间分辨率、组织分辨率及能谱成像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迅速发展为心脏无创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进入了"后64排CT时代",320排CT、Brilliance iCT、双源CT和宝石CT等高端CT相继问世以来,CT设备技术突飞猛进。现已证实CT在评价冠状动脉形态学、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钙化负荷积分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并且还能一站式完成心肌灌注。本文就CT心肌灌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并发肠系膜栓塞死亡1例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医院(014040)赵瑞平宋志军患者女,60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3年余,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10次/分,血压18/12kPa。神清,平卧位,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向...  相似文献   
15.
赵瑞平  宋志军  孙凯 《心脏杂志》2002,14(5):408-410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冠心病患者 QT离散度 (QTd)变化的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的 14例冠心病患者与 1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体表心电图 QTd变化。结果 :运动前、中、后冠心病组QTd分别为 4 3± 16 ,70± 18及 4 8± 11ms,而冠状动脉正常组分别为 2 9± 4 ,2 9± 6及 2 7± 8ms。两组均 P<0 .0 1;冠心病组 QT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相比均 P<0 .0 1,而冠脉正常者差异并无显著性 ;以运动中 QTd≥ 6 0 m s判为异常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6 % ,特异性为 92 %。结论 :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冠心病患者 QTd显著增大 ,它是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与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心肌瘢痕及心肌梗死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2年12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0例,其中发病时间<12小时、行急诊PCI或静脉溶栓治疗患者40例(A组);发病时间>12小时、行择期PCI治疗40例(B组);发病时间>24小时,行药物治疗40例(C组)。分别于发病后4周、8周、12周,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fQRS波群,记录阳性导联数,使用斑点追踪成像分析软件测量心室前壁径向收缩期应变率(RSR)及纵向收缩期应变率(LSR),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肌瘢痕。比较三组fQRS波群阳性率以及心肌瘢痕的形成情况,并随访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心肌瘢痕的形成与心梗预后有无关联。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三组fQRS波阳性导联数、LSR、RSR及LVEF值均有所改善,治疗12周后A组形成碎裂QRS阳性导联数最少(A组:31,B组:69,C组:96),LSR、RSR及LVEF改善最为明显,B组次之[LSR(A组:34.90%±0.67%,B组:25.48%±0.63%,C组:17.86%±0.54%);RSR(A组:-20.77%±0.53%;B组:-13.12%±0.47%;C组:-9.10%±0.53%);LVEF (A组:53.8%±1.5%;B组:43.9%±1.7%;C组:42.3%±1.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0%)远低于B组(30.0%)和C组(62.5%),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QRS波与心肌瘢痕形成有关,结合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心肌瘢痕的形成及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的变化。方法 :入选 12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6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6 0例 [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 1组 (UA1) ,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 2组 (UA2 ) ],并入选 6 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 (LPA)。结果 :AMI组和UA1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 8378± 0 6 75 3μmol/L) ,分别是 3 80 17± 1 6 2 89μmol/L、3 0 2 73± 1 2 76 7μmol/L ,P <0 0 5 ,其中异常增高率AMI组占 6 3 3% ,UA1组占 4 5 % ,UA2 组占 13 3% ,正常组 5 % ,不稳定型心绞痛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LPA明显降低 2 0 4 6± 0 84 72 μmol/L。结论 :血浆溶血磷脂酸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对Binswanger脑病的认识,我们对4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60岁以上患者37例(88.1%),高血压病史38例(92.8%),糖尿病病史16例(38.1%),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者29例(69.1%)CT及MRI扫描发现23例(54.8%)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13例患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死亡6例。  相似文献   
19.
插胃管致使急性脑血管病高颅压患者病情恶化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随机抽取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18例并发颅内压增高者为观察组,30例无ICP增高者为对照组。插胃管的,ICP增高组全部病情恶化,8例发生脑疝、7例死亡;而对照且则只有2例恶化,但未发生脑疝及死亡。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其机理在于,插管后,使已失代偿的颅内压急骤增高,即所谓容积/压力关系导致颅压危象而死亡。提示插管要注意适应症,尤其对已有ICP增高的脑血管病患者,最好在ICP监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急性心梗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在评估急性心梗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入选120例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患者分为三组:A组(行急诊PCI或静脉溶栓治疗)、B组(择期PCI)、C组(非再灌注治疗),分别于发病后的4周、8周、12周,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fQRs波群,使用斑点追踪成像分析软件测量心室前壁径向收缩期应变率(RSR)及纵向收缩期应变率(LSR),随访三组患者入院后半年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A、B、C三组病例出现fQRs波的导联数均逐渐下降;其中c组病例fQRs波阳性导联数要明显高于A、B两组,A组最少(p〈0.05);②A组患者LSR、RSR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B组和C组,B组结果优于c组(p〈0.05);③三组LVEF值均有提高(p〈0.05),其中A组提高最为显著;j组患者的血NT—proBNP浓度均有所下降,A组的浓度下降最为明显,B组次之(p〈0.05);④三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c组,B组位于A、C二组之间。结论常规心电图中fQRs波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的指标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