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微创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行股总静脉切开、髂静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21例成功,2例髂静脉无法通过导丝。成功者患肢膝上15cm处周径在术后第一天缩小4.24cm±2.46cm,术后2周时缩小7.00cm±2.97cm;膝下15cm处周径术后第一天和2周时分别缩小3.24cm±1.80cm和5.60cm±2.22cm。双侧对比,术前膝上15cm处周径差为7.64cm±3.21cm,术后2周仅为1.98cm±3.08cm。所有复通患肢在影像学上均表现为侧支循环明显减少。随访15天~3个月,术后1月复发一例。结论:本组初步经验表明,腔内微创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全肢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实仅髂段血栓较多。这既是对传统理论的修正和丰富,又是腔内微创疗法治疗该病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12.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瘤体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瘤体变化规律,并讨论其机理.方法:随访1997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136例实施EVE的病例,分别于术后出院前,第3、6、12、18、24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行CTA检查.观察有无内漏,测量动脉瘤最大直径.结果:105例获得完整资料,在随访期间有55例瘤体缩小,其中1例证实有内漏;瘤体缩小多在6个月左右出现.12例瘤体增大,其中11例证实有内漏,1例原因不明.38例瘤体大小稳定,其中1例有内漏.结论:EVE术后瘤体变化受多因素影响;内漏是瘤体增大主要原因.腔内隔绝术后瘤体缩小是术后瘤内压降低后瘤壁的重塑过程而不是弹性回缩.部分存在内漏病例瘤体也缩小提示使瘤体缩小的压力不必小于腹内压.  相似文献   
21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一直被认为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aorticdissection,TAD)的重要病因。TAD病人中75%合并高血压[1]。我院自1998年开始进行了TAD的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现将TAD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对116例StanfordB型TAD病人施行了腔内隔绝术。男96例,女20例;平均(54.9±13.6)岁(26~8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82例(既往已经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者68例),其余合并症包括心功能不全4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有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史2例),呼吸功能不全15例,陈旧…  相似文献   
214.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钙敷料诱导成纤维细胞(L-929)的凋亡情况。方法:将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与海藻酸钙材料共培养72h作为实验组,另设空白培养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标记法(Tunel法)对细胞死亡类型进行检测,并在正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率。结果:两组均出现凋亡细胞,且随培养时间呈现持续升高趋势,实验组凋亡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海藻酸钙敷料无明显诱导细胞的凋亡,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良好的新型伤口敷料。  相似文献   
215.
病例 女,62岁,因突发左下肢疼痛2天入院。病人因左输卵管乳头状囊腺癌根治术后14月,在外院行动静脉插管7次化疗后突发左下肢疼痛、苍白,动脉造影示左股动脉血栓形成,给予尿激酶20万单位溶栓无明显效果,后急行左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中取出混合性血栓约40cm,次日再发左下肢疼痛,再次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症状有减轻,第3天再次出现左下肢疼痛,急诊转入我院。查体:左下肢皮肤苍白,足底部有花斑,未见皮肤环死,皮温明显降低,左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后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敷料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在创面局部以海藻酸钙敷料(实验组)或干棉纱布(对照组)包扎,观察伤后3、7、14 d创面愈合率的变化;于伤后3、7、14 d取创面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血管横断面面积与肉芽组织面积的比值、肉芽组织厚度和胶原蛋白含量(胶原面积与创面面积比值)。结果:术后第3天时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肉芽组织厚度[分别为(1 540.0±118.5)μm和(1 504.6±131.8)μm,P〉0.05]和新生肉芽组织血管面积与肉芽组织面积之比[分别为0.118±0.007和0.113±0.007,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3 d实验组胶原蛋白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分别为(45.7±5.3)%和(11.6±2.5)%,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时这种趋势依然存在(P〈0.05)。结论:海藻酸钙能提高伤口皮肤组织内的胶原蛋白含量,加速创面肉芽组织形成,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2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其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率也迅速上升,文献报道高达12%~25%[1-3]。截肢往往是挽救此类患者生命的最后方法。日本糖尿病足坏疽的截肢率为21.4%[4];中国香港达30.3%[5]。然而目前截肢平面的确定尚存争议。不恰当的截肢平面将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确定保证伤口愈合且最低的截肢平面不仅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预防再次手术,节省人力、财力。目前截肢平面的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18.
<正>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1]。其中,症状通常包括疼痛、沉重感、肿胀、抽筋、烧灼感、刺痛和"不宁腿",体征则包括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曲张、水肿、皮肤改变或静脉溃疡。2009~2010年,由国际静脉联盟组织的"静脉咨询计划"(vein  相似文献   
219.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7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关注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63例喉鳞癌术后组织为观察组,31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CD74和MMP-7的表达。结果两组中CD74和MMP-7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CD74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观察组MMP-7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D74和MMP-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喉鳞癌术后组织中CD74和MMP-7高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CD74和MMP-7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20.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心房颤动(art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血浆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水平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血浆ANP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35名阵发性AF患者、30名持续性AF患者和30名非AF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he 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等指标,测定血浆ANP水平,分析ANP水平与心率、超声指标的关联,明确AF发作或持续时间与ANP水平的关系。结果:AF患者ANP水平明显高于非AF患者(P<0.05),与AF时心率正相关(r=0.386,P=0.000)。阵发性AF患者AF时ANP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时(t=4.040,P=0.001),且与AF持续时间明显正相关(r=0.742,P=0.000);而持续性AF患者ANP水平与AF持续时间未见明显相关性(r=0.386,P=0.000)。持续性AF患者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RVDd)明显高于阵发性AF(P=0.000 vs. P=0.013)和非AF(P=0.000 vs. P=0.023)患者;阵发性AF患者LAD亦明显高于非AF患者(P=0.000)。但未见ANP水平与超声指标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F患者血浆ANP水平升高,且ANP水平与AF时心率、持续时间等因素相关,与AF类型、超声指标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