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导危重患者诊疗的一项重要的监测手段,并且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PICCO(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cardiac output)为近几年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新式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本文拟从PiCCO监测指标以及其在危重患者中临床应用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8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9年来收治的208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进行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肿瘤的平均大小为(7.3±3.1)cm。单侧肿瘤较双侧肿瘤例数多且以单房肿瘤较为常见。38例(18.27%)患者有并发症存在,其中畸胎瘤扭转的发生概率为15.38%,为最常见的肿瘤并发症,肿瘤的直径与扭转的发生率相关。术后妊娠情况分析,其中腹腔镜手术后的不孕率较开腹手术高。结论手术处理卵巢成熟畸胎瘤时,开腹手术劣于腹腔镜手术;畸胎瘤扭转为最常见的肿瘤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破裂、良性畸胎瘤恶性变等发生率较低;当肿瘤直径>8cm时,发生扭转的概率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付丽琴  赵海龙  李雪梅 《重庆医学》2012,41(9):867-868,871
目的探讨动物宿主棘球蚴感染的检测方法,为绦虫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泡状棘球蚴病羊血清和囊型棘球蚴病羊血清各100份,建立AgB原核表达体系,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行血清学诊断评价。结果联合表达抗原AgBs对囊型棘球蚴病羊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0.0%,明显高于AgB1对囊型棘球蚴病羊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56.0%)(P<0.05)。结论联合表达抗原AgBs对囊型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优于AgB1。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南部地区小型兽类多房棘球绦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多房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于中间宿主(包括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病,人和家畜的感染多有指导。为进一步了解多房棘球蚴和成虫在小型兽类中的流行分布情况,我们于1997-1998年在青海青南地区玉树州的称多、果洛州的甘德两县开展了小型兽类房棘球蚴及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258只,隶属3目6科8属9种,以鼠兔为优势种(224只),占86.82%。剖检258只,有4种37只感染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14.34%。其中鼠兔224只,阳性34只,感染经为15.18%。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藏药二十五味铜灰散的成分之一—自然铜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观察金属铜对棘球蚴的杀伤作用及对实验小鼠脏器的损伤作用,为临床上合理应用藏药治疗棘球蚴病提供依据。方法小鼠给予自然铜(200mg/kg)治疗,1次/d,30 d后剖杀小鼠并获取棘球蚴及小鼠肝、脾、肾,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自然铜灌胃治疗30 d后,光镜下观察棘球蚴的角皮层层状结构模糊不清或消失,呈坏死状态,原头节呈凝固性坏死。小鼠肝、脾、肾出现明显病理损伤。结论自然铜对继发性棘球蚴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不宜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9.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诊断脑囊虫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诊断脑囊虫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ELISA测定 282例初次CT平扫疑为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囊虫抗体。所有病例均经强化 CT及 (或 ) MR、CSF分析、外科手术及实验性抗囊虫治疗作进一步诊断。其中 2 7例同时测定 CSF抗体。确诊为脑囊虫病者于服用阿苯达唑 1疗程后 ,或手术后 1个月复查血清抗体。结果 :2 82例中 ,确诊为脑囊虫病者 89例 ( 31.6% )。血清 EL ISA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 89.1%及69.7%。CSF- EL ISA的特异性为所测的 8例均为阴性 ,敏感性为 4 0 %。抗囊虫治疗后血清 EL ISA阳性 12例 ,手术后阳性 1例。囊虫的不同发育时期、部位及其数量可影响血清 EL ISA的阳性率及强度。CSF 细胞学变化与CSF-ELISA 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等级相关检验, r= 0. 724, P < 0. 01)。结论: 血清ELISA 是脑囊虫病诊断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手段。在囊虫病流行区, 该法可作为筛选工具。CT、MR 结合ELISA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试验性药物治疗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阐明急进高原脑组织病变发病机制,对急进高原大鼠在高原环境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和脑含水量的改变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解剖、观察Wister大鼠高原1、3 、7 d组脑组织大体形态变化.H-E染色,光镜观察脑组织学变化;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光镜下,脑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反应,脑组织充血水肿,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电镜下,神经元细胞出现凋亡.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比较,1、3、7 d组含水量增加(P<0.05).结论 高原脑组织损伤的发生与高原缺氧有关.推测缺氧使脑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脑水转运功能障碍;脑细胞发生凋亡,脑组织内液体大量聚集,引发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