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22例.结果 本组随访6~6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5.5个月,踝关节功能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定标准:优12例,良7例,中2例,差1例.结论 闭合复位空心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练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2.
赵洪波 《中外医疗》2009,28(35):68-69
口腔粘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身体某一系统的疾病。许多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会伴随有口腔粘膜病或者仅仅表现为口腔粘膜病,这样就可能造成系统疾病的误诊,从而耽误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将我科2004年1月到2009年1月接诊的23例系统疾病误诊为口腔粘膜病的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3.
转移因子口服液为小分子多肽和核苷酸,可特异或非特异性地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对机体免疫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使机体的免疫紊乱获得纠正,可降低体液免疫IgE水平、促进INF-γ释放,从而增强Th1细胞功能、抑制Th2细胞活性。它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对髌骨骨软骨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回顾以往文献报告,总结该病的治疗、预后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35例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并且为运动中髌骨一过性脱位受伤,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可吸收钉固定7例,PDS缝线固定3例,可吸收钉加PDS缝线固定24例,骨折块粉碎、压缩、无法固定而骨折块摘除1例,35例患者均行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随访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随访(可吸收钉固定5例,PDS缝线固定2例,可吸收钉及PDS缝线固定24例,骨折块摘除1例,3例失随访,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25.9个月,31例内固定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范围,无明显疼痛症状及髌骨习惯性脱位现象。结论髌骨骨软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应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根据骨折块大小、位置及是否连同软骨下骨,行复位内固定术或骨块摘除,合并髌骨自发性脱位者应行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以纠正髌骨轨迹,降低髌骨再脱位几率,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5.
痰嗽清散剂源于古方,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动物实验证实,痰嗽清散剂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作用[1]。为进一步探讨其药理作用,我们进行了抗炎和抑菌实验。1实验材料1.1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40~150g;昆明种...  相似文献   
156.
急性期升高血压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升高血压对急性期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 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 ,尼氏染色光镜观察缺血中心边缘区脑组织病理改变 ,电镜观察该区脑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缺血后 3h内升压治疗能够明显缩小梗死体积 (P<0 .0 5 ) ,光镜观察发现缺血中心区周围存在神经元变性移行区 ,电镜观察发现缺血 4 h后缺血中心边缘区神经元明显固缩、毛细血管腔严重受压 ,而缺血 3h升压组上述部位神经元及毛细血管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急性期升高血压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7.
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方法有限,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并通过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方法只有急性期静脉溶栓疗法 [1]。近年来,有些国外学者的研究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升高血压能够改善  相似文献   
158.
荧光引导鼠脑胶质瘤切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探讨荧光引导鼠脑胶质瘤切除的有效性。方法利用含有荧光物质的胶质瘤模型在手术荧光显微镜下激发荧光,根据荧光影像判定肿瘤边界并切除肿瘤。切除后对肿瘤中心、边界和周边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有荧光物质的胶质瘤体在荧光显微镜下激发出绿色荧光。荧光强度高的肿瘤组织含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荧光强度较弱或者没有荧光的区域仅有少量的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切除胶质瘤,并为手术者提供客观的肿瘤边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9.
短暂性脑缺血 (TIA)是临床中老年人常见疾患 ,因发病短暂 ,往往不被重视 ,导致约 1/ 3病人发展为脑梗塞 ,引起偏瘫及感觉障碍 ,肢体痿废 ,从而降低生活质量。笔者自1993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 5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5 6例 ,男 38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者 86岁 ,最小者 4 3岁 ,平均 6 4 5岁 ,其中 4 0~ 5 0岁 14人 ,5 0~ 6 0岁 2 3人 ,6 0~ 70岁 9人 ,70~ 80岁 3人 ,病程最长 2 4天 ,最短 1小时 ,手持物无意识脱落 4 3例 ,视物不清 6例 ,无意识赴倒 …  相似文献   
160.
升高血压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升高血压对急性期脑梗死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升压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分别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3h、4h和6h制作梗死模型,分为H3、H5、H6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和单纯缺血组(I2、I4、I6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升压治疗组在缺血最后1h用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升高系统血压30%,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以等渗盐水作对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脑缺血后各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且随缺血时间延长丙二醛含量增加明显;升压治疗后,丙二醛含量较单纯缺血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H,亚组丙二醛含量较I,亚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脑缺血后各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随时间延长SOD活性下降更加明显;升高血压治疗后S01)活性较单纯缺血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H3和H4组SOD活性的恢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恢复脑组织S0D活性、降低氧化损伤可能是急性期升压治疗有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