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患者,男,50岁,因"发现右肾肿物10d"入院.无明显不适.近2个月体重下降10 kg.腹部MRI: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胰腺钩突增大,增强扫描呈低信号,胆总管远端与胰管汇合部以下见管腔截断征象,壶腹部见软组织结节突入腔内,见强化,右肾上极偏后内侧见软组织肿物,不均强化,考虑:壶腹部及胰腺钩突肿物恶性不除外,右肾上极占位(图1).入院诊断:右肾癌,壶腹周围癌.  相似文献   
82.
熨切法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99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熨切法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993例张洪林,张丽,赵景明,许景峰,张鸿来,孟渝梅,王裕颐子宫颈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积极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是阻断子宫颈癌发生的重要途径。近17年来,我们用传统中医熨切疗法(下称熨切法)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93例,...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研究肝内促炎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及IFN-γ的分泌细胞——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明确二者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乙型ACLF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肝内IFN-γ的原位表达以及其分泌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①乙型ACLF患者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慢性乙肝患者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乙型ACLF患者肝内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较慢性乙肝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01),慢性乙肝患者肝内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01);③肝内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量与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96和0.885,P均〈0.001)。结论乙型ACLF患者肝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其分泌的IFN-γ的增加可能参与了ACLF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PPARγ配体)对肝星状细胞(HSCs)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原代HSCs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GF-β1(5μg/L)组;TGF-β1加10μmol/L罗格列酮组。加药后48h用RT-PCR法检测细胞Ⅰ型前胶原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SMAD3、SMAD4、SMAD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标记,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α-SMA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TGF-β1明显促进HSCs的增殖,促进HSCs表达Ⅰ型胶原和α-SMA(P〈0.01);罗格列酮显著降低TGF-β1的作用(P〈0.01)。各组细胞SMAD3、SMAD4、SMAD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PPARγ配体可以抑制TGF-β1对HSCs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85.
腹部创伤150例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急救的经验,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50例,总结分析其损伤情况、临床救治、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本组150例腹部创伤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75例、坠落伤25例、锐器伤21例、挤压伤18例等。损伤部位以脾脏57例、小肠43例、肾脏28例、肝脏24例为主。同时合并胸部损伤58例、骨盆骨折38例、颅脑损伤19例、脊柱骨折19例、四肢骨折及全身软组织损伤73例。腹腔2个及以上脏器损伤53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6~50分,平均21分,其中ISS评分16~24分(重伤)26例,ISS评分≥25分(危重伤)26例。快速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监测,完善相关检查后,行非手术治疗53例,手术治疗97例。术后并发症: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6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裂开2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肠瘘1例。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7%。3例自动出院。结论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救治应争分夺秒,选择敏感检查方法,早期制定治疗方案,随病情变化修订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6.
腹部损伤患者在和平时期占外科住院病人的0.4%~1.8%,在战争时期占战伤的5%~8%。由于院前急救、快速转运、复苏、诊断及治疗技术的进步,腹部损伤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由于车辆的普及和武器的发展,腹部损伤患者的伤情常较以前复杂严重,多发伤、多内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大大增加腹部损伤诊治的困难。  相似文献   
87.
8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并发症及其预防史争鸣,赵景明,蔺锡候,刘彦复我科1993年5月~1995年5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45例。除1例外均为无急性炎症的择期手术,其中2例加阑尾切除术。术后共出现切口并发症9例,分别为切口出血2例、感染2例...  相似文献   
89.
闭合性肝损伤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肝脏损伤发生率仅次于脾脏和小肠[1]。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地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1982~1996年83例闭合性肝脏损伤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62例,女21例;年龄15~75岁,平均32岁。占...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66)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40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7~75 岁,平均50.5 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3年.结果 本组40 例患者于术后6~8个月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植骨未出现椎间高度的再丢失,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断板、断钉和滑脱现象发生.40 例患者中,优17 例(42.5%),良18 例(45%),可3 例(7.5%),差2 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