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探讨单钻孔、不冲洗及闭式引流的手术方法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04-2012-04我科应用单钻孔、不冲洗及闭式引流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8例,并对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耐受良好,术后恢复顺利,达到治愈,术后出现癫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最长随访3a,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单钻孔、不冲洗及闭式引流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化了手术流程,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同时也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密闭y-1型脑室引流器术中不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方法:局麻下,颅骨钻孔,硬膜切开置管,联合三通密闭y-1型脑室引流器治疗。4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全组病人46例痊愈,无颅内积气发生。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密闭y-1型脑室引流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行,既能充分清除血肿,又从根本上避免了颅内积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体内转染对中度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成年SD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d-LacZ组、Ad-GDNF组.Ad-LacZ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于损伤处注射Ad-LacZ(1×109pfu/mL)2 μL,Ad-GDNF组注射Ad-GDNF(1×109pfu/mL)2 μL,手术对照组不进行注射.术后检测各组GDNF表达量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术后4周比较各组有效组织保留率.结果 术后Ad-GDNF组GDN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术后第2周为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Ad-GDNF组恢复速度最快(P<0.05).术后4周手术对照组、Ad-GDNF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d-GDNF组比单纯损伤组及Ad-LacZ组组织破坏程度小,有效组织保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GDNF可以有效地加速中度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4.
Harrington棒、AF钉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自 1992~ 1997年间应用Har rington棒及AF钉 ,共治疗 86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病人。现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临床资料 本组男 6 2例 ,女 2 4例 ,年龄 18~ 6 1岁 ,平均 35岁。骨折类型、损伤部位及神经功能情况见表 1。手术方法 AF钉组经局麻后路显露 ,C臂X光机定位。因椎板内陷压迫造成椎管狭窄者 ,先减压而后按常规方法定位 ,打入椎弓根钉行复位固定 ,其他则先打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 ,根据CT片、椎管狭窄指数、伤后时间、神经损伤情况决定减压方式 ,有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 ,因椎管前缘压迫造成的椎…  相似文献   
95.
交锁髓内钉在临床上的应用,解决了很多复杂性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的难题,但经常遇到髓内钉拔出时钉尾不易准确定位的问题,尤其是钉尾部肌肉丰厚处,钉尾被周围瘢痕组织或骨痂包裹,显露困难.传统的取钉术,创伤大,出血多,且有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的潜在危险.作者对髓内钉放置及取钉术进行改良,采用术前钉尾端系线标记法,取钉方便,简化术后取钉过程,本方法简便易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