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者,女,5岁,因反复咳嗽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呈阵发性,痰不多,稍有气促,伴有发热,体温39 ℃左右,右上腹有不适感.曾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现改善,就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0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4例甲状腺癌中23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96%,20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5%;21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5%;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阳性,阳性率4%;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3.
患儿女,3个月零10d。因发现心脏杂音4d于2 0 0 2年11月19日入院。体检:心音响度强,心率10 8次/min ,心率齐,左锁骨中线第3、4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血压80 /4 0mmHg ,营养发育可,口唇无发绀。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右室大,T波改变,QTC延长。B超示:右室内有一5 0cm×5 0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回声低。左室移位变形。右房室沟见13mm的液性暗区。印象:右心室占位病变,心包积液。核磁共振示:右心室壁心肌肿块4 8cm×5 0cm×6 2cm大小,肿物突向右室心腔,右室心腔受压变小,印象:右心室壁横纹肌肉瘤伴心包积液。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右心室壁肌…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青年妇女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法)检测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0例CINⅡ~Ⅲ级及30例早期浸润癌标本的PCNA、Bax表达水平,并选择30例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宫颈鳞状上皮作为对照。结果PCNA、Bax表达率随CIN病变进展而逐渐升高。早期浸润性鳞癌的PCNA阳性表达率较其余各组高(<0.01),CINP CNA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宫颈鳞状上皮高(<0.05)。宫颈癌标本Bax的阳性表达率为53.3%,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及CINⅠ级(<0.01)。结论青年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CNA和Bax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性,37岁,已婚。因反复发热半年余,再发十天于2001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5~39.8℃之间,无明显波动性,无腹痛、腹泻,来我院就诊时,发现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皮下结节,行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6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癌中25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2.6%。22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5%;23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3%;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3.8%;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可开展细针抽吸标本端粒酶活性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P16和P15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66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P16、P15的表达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随访数据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恶性黑色素瘤中P16(χ2=33.470, P=0.000)、P15(χ2=51.603, P=0.000)的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皮内痣组织。恶性黑色素瘤中P16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17.888, P=0.000)、淋巴结转移(χ2=5.561, P=0.018)和Ki-67增殖指数(χ2=7.108, P=0.008)呈负相关;P15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9.156, P=0.000)、淋巴结转移(χ2=8.817, P=0.003)、远处转移(χ2=4.970, P=0.026)和Ki-67增殖指数(χ2=15.422, P=0.000)呈负相关。P16、P15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明显短于表达阳性的患者(14.0个月 vs 28.6个月,P=0.025;14.0个月 vs 33.4个月, P=0.003)。结论 P16和P15可能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负性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黑素细胞病变的指标,也可能对MM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先天性肾积水是儿童常见疾病,其原因较多,其中90%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有较多的观点。最近国外研究发现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段肌层神经纤维缺乏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51例儿童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0年1月-2013年7月5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28例(54.90%),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9例(17.65%),肺隔离症11例(21.57%),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1例(1.96%),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合并肺隔离症2例(3.92%),36例(70.59%)患者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表现为气囊肿、液囊肿、液气囊肿,其中以气囊肿最多见,占53.57%;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可表现为大囊型、小囊型、实性型,而以大囊型为主,占55.6%;肺隔离症者以肺部团块密度增高影为主,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表现为肺过度充气,内可见稀疏的肺纹理。术前误诊率为15.70%,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肺叶切除术39例(76.47%),囊肿摘除术者7例(13.73%),行隔离肺切除术5例(9.80%),总体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以支气管源性囊肿为主要类型,临床表现以肺部感染为主,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影像学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手术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CK34βE12和Cath-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189例乳腺癌组织和66例癌旁组织中CK34βE12和Cath-D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CK34βE1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阳性转移等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P〈0.05)。Cath—D的表达与患者的月经状态、雌激素表达、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阳性转移等指标有显著性相关(P〈0.05)。CK34βE12和Cath-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CK34βE12或Cath—D可以用来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