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PDN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8岁。突出节段分布为:L3、4 2例、L4、5 16例、L5S1 7例。所有病人均主诉典型的单侧坐骨神经痛,其中8例伴有腰痛。病人术前均经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且效果不满意。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标准髓核摘除术后,按假体植入要求准备椎间隙,植入适当型号的人工髓核假体。[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经过1a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17.7个月。按照MaeNab疗效标准评定,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结论]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了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应用时要注意适应证的把握、椎间隙的准备、假体型号的选择等关键问题。长期的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骨形态蛋白-7基因转染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外科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用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蛋白-7基因通过椎体髓腔注射的方法转移至大鼠椎体内,骨干重测量来检测全身骨丢失的情况;骨组织形态学观察椎体骨小梁骨质疏松的情况;骨形态定量方法评价椎体骨小梁的动静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的骨干重的测量显示注入AdBMP-7组的动物骨量明显大于其余各组;骨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注入AdBMP-7的椎体骨小梁结构较完整,而其余各组的骨小梁变细、断裂。5周后用骨形态定量进行检测显示AdBMP-7基因注入的椎体的各项动静态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余各组椎体。[结论] 腺病毒介导BMP-7基因植入去势大鼠椎体髓腔可以分泌BMP-7,并可以在早期阻止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3.
脊髓电刺激的机制探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4.
背景:研究已证实人工脊柱膜预防腰椎手术后瘢痕形成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否可以减少腰椎手术后炎症因子释放目前还不明确.目的:探讨人工硬脊膜对腰椎术后血液及引流液中炎症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至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2组,使用人工硬脊膜者为试验组,未使用人工脊柱膜者为对照组,另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为空白对照组.检测3组手术前、手术后第2,3天血液标本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第1,2,3天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①引流液:试验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3种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试验组患者未发现发热、过敏、异物排斥等不良反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②血液:试验组术后第3天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表明应用人工硬脊膜可以降低腰椎术后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同时对外周血炎症因子质量浓度有轻度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45.
背景:研究已证实人工脊柱膜预防腰椎手术后瘢痕形成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否可以减少腰椎手术后炎症因子释放目前还不明确。 目的:探讨人工硬脊膜对腰椎术后血液及引流液中炎症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3至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2组,使用人工硬脊膜者为试验组,未使用人工脊柱膜者为对照组,另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为空白对照组。检测3组手术前、手术后第2,3天血液标本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第1,2,3天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①引流液:试验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3种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试验组患者未发现发热、过敏、异物排斥等不良反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②血液:试验组术后第3天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表明应用人工硬脊膜可以降低腰椎术后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同时对外周血炎症因子质量浓度有轻度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46.
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07年12月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方法治疗颈椎病9例,平均随访14个月.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病变节段活动度及上位椎间盘高度的变化.结果:9例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VAS评分较术前平均降低3.7分,JOA评分平均提高5.2分,颈椎屈伸侧位X线片显示病变节段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1.3°到术后最近一次随访时的1.9°,上位椎间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6.30 mm至术后最近一次随访时的6.25 mm.9例均未发生任何近期并发症.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可以保留病变节段的活动度,预防或减慢邻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47.
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要行减压手术,但传统单纯减压手术可能导致腰椎不稳定[1],减压融合又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我科2007年11月~2008年2月应用Coflex棘突间植入物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8例,随访1~3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作为修复创伤和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一种治疗方法 ,具有一定的临床地位。异体骨移植失败的原因 ,主要为排斥反应、植骨血供不足和延迟愈合与不愈合。为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笔者设计了深冷冻异体骨加促诱导成骨和促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复合应用的移植方法 ,对异体半关节移植愈合过程和植骨血管化进行实验观察和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 :正常杂种兔 6 0只 ,雌雄不限 ,体重 1.5~ 2 .0kg。按术后时间分 4组 ,每组 15只 (随机选存活及无感染动物每组 10只进行检测 ) ,采用同体对照方法 ,实验在同一动物…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经Wiltse入路峡部植骨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经Wiltse入路峡部植骨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单节段双侧峡部裂。根据术前腰椎峡部裂CT表现分为3型,其中Ⅰ型(线型)15例,Ⅱ型(中间型)24例,Ⅲ型(硬化型)9例。根据术后影像学资料判断峡部裂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及固定节段活动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部及髂骨取骨部位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07 min;术中出血量50~160 mL,平均90 mL。随访6~36(15.3±3.8)个月,48例患者共96侧峡部裂,术后1年愈合率为86.5%,术后2年愈合率为94.8%,其中5侧未愈合,双侧未愈合2例,单侧未愈合1例,均为Ⅲ型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9±2.7)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5±0.3)分,取髂骨部位疼痛VAS评分由术后1个月(3.7±1.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0.9±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JOA评分由术前(20.3±3.2)分恢复到末次随访时(26.9±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2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取出后运动节段活动度为4°~10°(5.6°±2.3°)。切口延迟愈合1例,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Wiltse入路峡部植骨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术中出血量小,愈合率高,是峡部裂修复手术中可尽量保留峡部血运的一种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0.
王贵宾  关凯  李放  单建林  赵广民  刘秀梅 《医学综述》2012,18(12):1943-1944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MP)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对坐骨神经痛是否有效。方法将30例行P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10例,A组:术后应用MP160 mg/d,连续6 d;B组:术后应用MP 160 mg/d,连续3 d,以后每天减量40 mg,共应用6 d;C组:不应用,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d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三组术前与术后比较下肢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PLIF术后应用小剂量MP是安全的,但对腰椎围术期缓解坐骨神经痛无明显帮助,术后下肢疼痛的缓解主要是手术解除了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