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态蛋白-7基因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椎体骨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将去势3个月形成骨质疏松的雌性大鼠的椎体分别按同体对照的方式,不同的椎体分别注入腺病毒介导BMP-7基因、单纯腺病毒载体、及空白椎体对照。术后1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注射椎体髓腔冲洗液标记荧光的情况以分析椎体内细胞感染腺病毒的情况。术后1月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观察椎体骨小梁的情况,骨形态定量学检测骨形成的静态及动态参数,并与未去势大鼠椎体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注射AdBMP-7的骨质疏松椎体的髓腔冲洗液中可以看到标记荧光。术后1月组织形态学方面,AdBMP-7注射椎体的骨小梁在分布及粗细上与其余各组明显不同,植入AdBMP-7的椎体的骨小梁比较完整,而其他对照椎体骨小梁为明显的骨质疏松的表现,有断裂、变细、盲端等。与无骨质疏松的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后1月的AdBMP-7植入椎体的骨小梁不如未去势鼠的椎体。骨形态定量方面的各项指标中,类骨质平均厚度、骨吸收表面、矿化沉积率等参数在AdBMP-7注入组椎体的终板下区中较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平均骨小梁厚度、骨形成表面、骨小梁体积百分数较各对照组椎体增高,各组与未去势大鼠椎体有显著差异,各项动静态指标不如未去势大鼠椎体。结论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态蛋白-7基因能够促进去势鼠骨质疏松椎体的骨形成。  相似文献   
22.
活动范围被认为是定量评价环枢关节不稳的最好指标,但还没有动态量化的运动学指标。临床上环枢关节不稳被定义为颈椎屈伸侧位片上齿突前间隙大于3mm,该项指标为静态指标,不足以代表环枢椎的不稳。连续的动态分析非常重要,X线活动摄影术已经被用于分析在体脊椎的各种运动方式,但准确的动态定量测定环枢关节不稳的方法还未建立。研究采用X线活动摄影术以比较健康与不稳定的环枢关节  相似文献   
23.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6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均采用利福平和多烯环素联合药物治疗。结果: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定时高热,腰背疼痛剧烈,大汗和乏力;局部深在叩压痛,无明确的神经受损体征。影像学显示椎间隙感染和邻近椎体骨髓炎征象。实验室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布鲁氏菌凝集试验阳性,血培养有3例显示布鲁氏杆菌阳性。通过联合药物治疗2周后,6例患者发热大汗症状消失,其中4例腰背疼痛症状消失,2例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减轻;5例治疗3个月后,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血沉和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连续3次血培养阴性;1例未足程治疗者出现复发,继续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可以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利福平和多烯环素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按摩致瘫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例1:男,28岁,因下腰痛,右下肢麻木,放射痛1个月。某部医院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予以按摩治疗,当第二次按摩近结束时,按摩师手扶支架,站立在患者腰脊背部来回踏踩过程中,患者突感腰部剧痛,同时感闪电般地下肢放射性剧痛过后,双下肢运动感觉丧失,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对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6例(83个椎体)采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并测量椎体高度以及Cobbg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表现,术后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01,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6.
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要行减压手术,但传统单纯减压手术可能导致腰椎不稳定,减压融合又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我科2007年11月~2008年2月应用Coflex棘突间植入物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8例,随访1—3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在伴有内固定及假体置入的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术后疑似存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24例)进行血清PC T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WBC )、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3个指标在发生感染与未发生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前各项指标在感染与非感染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WBC、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术后CR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并且PCT在敏感度及特异度上均好于CRP。结论 PCT 是术后早期诊断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虽然WBC、ESR、CRP等指标是判断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首选方法,但PCT有着更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术后手术存在疑似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PC T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对中毒患者心肌的损害.方法抽取53例中毒患者第二日清晨空腹血,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五种心肌酶.结果中毒患者血清中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可严重损伤心肌细胞,使患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相邻节段退变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的1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病例,自初次融合手术至再次手术平均时间6.7(6.1~8.3)年,临床表现为初次手术后症状缓解,2次手术前6~12个月再次出现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影像学表现为融合节段的上位或下位运动节段出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退变性节段不稳定。经保守治疗效果差。须再次手术。其中10例经 CT 重建发现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拆除初次内固定,进行相邻节段椎板减压,并咬除间盘突出侧的部分或全部关节突,切除间盘,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发现融合节段融合欠佳,保留原有内固定,向上扩大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延长内固定。1例融合不确实,行原有内固定取出,改用 Dynesys 动态椎弓根内固定并延长至上位相邻节段。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60 ml。术后随访6~18个月。采用 VAS 评价腰腿痛改善情况,ODI 评价术后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例因硬膜粘连出现硬膜撕裂,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伤口加密缝合,脑脊液漏愈合。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术后腰腿痛 VAS 由术前的平均6.5分降至术后的1.6分。ODI 指数由术前的35%降至术后11%。结论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再手术,在去除部分或全部关节突,谨慎分离粘连组织,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为评价基因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提取转化生长因子—β,体外检测其活性后,用于兔股骨骨折模型。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0只,同体双侧对照,将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00μg与纤维蛋白凝胶制成复合物随机植入股骨骨折线两端的髓腔中,将等量的单纯纤维蛋白凝胶植入对侧肢体中,术后2、4、6周三阶段做X线平片观察,放射性核素γ骨显像进行骨折区放射性计数,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使用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侧肢体在骨折区放射性计数、组织形态学上在各阶段都优于对照侧肢体。认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