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4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8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66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65篇 |
综合类 | 182篇 |
预防医学 | 51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48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55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codon72)多态性与HPV相关食管鳞癌的关联性。方法选择435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和550例健康对照,进行p53 codon72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联研究。结果病例组的Arg/Arg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85.7%vs 49.6%);Arg/Ar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食管鳞癌的风险是携带Arg/Pro或Pro/Pro基因型个体的6.48倍(P<0.001)。结论 p53 co-don72纯合子Arg/Arg可能是HPV相关食管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构建大鼠增殖抑制基因(rat hyperplasia suppressor gene,rHSG)腺病毒穿梭质粒,为进一步研究体内诱导rHSG在恶性胶质瘤的特异性表达奠定基础。方法提取SD大鼠心肌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大鼠增殖抑制基因(rHSG)的全开放读码框区片段,将其亚克隆入T载体,双酶切后与经同样处理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相连,用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扩增rHSG克隆出rHSG基因并成功重组于入腺病毒基因并成功的穿梭质粒。结论构建成功重组大鼠增殖抑制基因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rHSG。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多次使用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感染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经济实用的彻底治愈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感染的旷置翻修术。方法2007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感染患者7例,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并多次(2~3次)置入自制可以活动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间隔物,术后即可早期活动并可以完全负重。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2~4周,感染治愈后再置入翻修假体。截至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记录并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HSS评分、局部感染症状、抽取关节液细菌培养及术中留取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对患者术后定期X线片进行评价。结果7例患者均经过2~3次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旷置后,给予行膝关节翻修术,随访时间平均38个月(8~74个月),未见明显患膝关节感染症状,翻修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在伸直0°-屈曲108°之间。结论自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间隔物在严重膝关节感染旷置术中操作方便,多次采用可以成功、彻底的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严重感染,在旷置期能够保留关节活动度,可减少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为二期再置换假体提供方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彻底治愈严重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及手术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8例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后效果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半年以上,单纯鼓膜穿刺治疗7耳,有效率70%。鼓膜置管25耳治疗有效率92%。腺样体肥大术后复发1例。结论:内窥镜下腺样体吸切同时行鼓膜置管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5.
19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并对196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个别辅作C带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73例,占全部被检者37.2%。其中性染色体异常69例,占全部被检者35.2%,占异常核型94.5%,嵌合体3例,占异常核型4.1%;常染色体异常4例,占全部被检者2.04%,占异常核型5.5%。结论:细胞遗传学分析对不育患者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室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妇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腺癌7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及同期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OPN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OPN与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3%、80.00%和63.64%、70.67%,均明显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OPN、MMP9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分级及肌层侵润呈正相关(r=0.2879,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OPN及MMP9在子宫内膜癌变发生及发展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获得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Eg10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从包虫病患者体内获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提取总RNA,根据Gene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蚴Eg10基因片段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Eg10基因片段,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出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k10基因片段,测序为938bp,该基因序列与检索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推导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亦为100%。结论 测序的k10基因序列有完整的编码框(765bp),对于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及对包虫病的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F-1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鉴定,为重组疫苗研制的后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重组目的蛋白及融合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分别免疫昆明小鼠获得抗血清,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成分及其程度.结果重组目的蛋白EF-1和融合蛋白GST/EF-1免疫小鼠后均诱发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实验组血清与对照组血清抗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的蛋白和融合蛋白免疫两组小鼠所得血清的抗体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的蛋白EF-1和融合蛋白GST/EF-1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超声诊断女性乳腺肿物患者142例,利用三维超声技术获得诊断信息。分析比较良、恶性肿物三维超声成像肿物形态特征及三维血管能量多普勒成像特征。结果:142例病理诊断为81例良性和61例恶性。61例恶性肿瘤中三维超声确诊56例,诊断率为91.8%,三维超声成像乳腺恶性肿物形态呈汇聚模式,良性呈挤压模式;三维血流恶性肿物呈汇聚型及混乱型,良性肿物呈线型及球型,良恶性肿物的三维模式及血流结构特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维超声是术前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10.
贝伐单抗是一种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可以阻止病理性的新生血管形成,是治疗导致危重早产儿致盲的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新兴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