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法,了解踝关节后侧骨-韧带结构损伤及不同内固定手术对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具成人新鲜小腿-足标本。通过DDL实验机垂直和扭转加载,并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法分析1正常状态、2切除小块后踝、3切除后踝和下胫腓联合韧带(SL)、4固定SL、5固定后踝、6同时固定SL和后踝后,踝关节内、外旋至4 Nm时胫骨、腓骨和距骨的相对位移。构建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3D-FEM),并模拟相关生物力学工况。结果单纯后踝骨折时存在踝关节内旋不稳定,后踝骨折合并SL断裂时存在内、外旋不稳定。在3种内固定组,踝关节内、外旋时各骨间相对位移与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仅固定后踝与联合固定SL和后踝组,在内旋时距骨与胫骨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D-FEM的趋势结果与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相似。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后踝骨折合并SL损伤时,单纯固定后踝或SL均可较好恢复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同时固定SL和后踝可能导致踝关节旋转僵硬。  相似文献   
52.
1 西方足踝外科的起源 在西方,足踝外科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既有通过正规医学培养、隶属于骨科的足踝外科,又有通过传统足病医学培养的足病医师所从事的足踝外科[1].足踝外科在骨科中分科相对较晚,然而,关于足踝疾病治疗的历史记载却要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DNOAP)患者软骨的病理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8例DNOAP患者的胫距关节、距下关节、距舟关节的关节软骨为DNOAP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0~66(55.7±3.8)岁;2017年4月—2018年7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因车祸或严重外伤截肢的8例患者的胫距关节、距下关节、距舟关节的关节软骨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9~65(57.6±3.7)岁。取DNOAP组和正常对照组软骨样本,使用Masson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取DNOAP组和正常对照组软骨样本进行软骨细胞培养,采用DCFH-DA探针方法通过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荧光强度检测软骨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白细胞介素(IL)-1β、骨保护素(OPG)、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结果 DNOAP组软骨病理检查见透明软骨呈条索状排列,软骨细胞减少,软骨下骨增生,结构紊乱,软骨下骨区域大量破骨细胞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见DNOAP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肿胀,膜结构不完整,排列紊乱,内质网严重肿胀,细胞核变大,染色质出现部分断裂,浓聚在核膜边缘。正常对照组软骨病理检查:正常软骨组织可见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基质染色均匀,软骨下骨排列整齐;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软骨细胞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核内可见正常浓缩的染色质。DNOAP组软骨细胞的活性氧荧光强度为28.1±2.3,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9, P<0.01)。Western blot检测DNOAP组RANKL、TNF-α、IL-1β及IL-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OPG、aggreca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2、9.780、12.479、11.696、8.792、7.726, P值均<0.01)。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DNOAP组软骨细胞凋亡率为3.3%±0.2%,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3, P<0.01)。结论 DNOAP的病理学特征是软骨结构和细胞器破坏严重,炎症反应在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总结高能量踝关节骨折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踝关节周围各解剖结构的损伤特征,探讨Logsplitter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62例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21~69(42.3±11.7)岁,左侧27例、右侧35例。提取术前X线和CT影像,分析腓骨损伤、胫骨损伤、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内侧损伤及外侧韧带损伤的特征及其不同损伤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合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分析不同踝关节骨折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果 腓骨损伤特征:横行或短斜形骨折占61.3%(38/62),存在蝶形骨块占25.8%(16/62),粉碎性骨折占11.3%(7/62),腓骨无骨折占1.6%(1/62)。胫骨损伤特征:外侧关节面压缩占38.7%(24/62),合并后侧压缩占6.5%(4/62);内侧损伤包括内踝骨折占87.1%(54/62),三角韧带断裂占12.9%(8/62)。下胫腓联合损伤特征:单纯韧带断裂占11.3%(7/62),合并Tillux结节撕脱骨折占8.1%(5/62),合并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43.5%(27/62),同时合并Tillux结节与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37.1%(23/62);合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占12.9%(8/62)。根据Lauge-Hansen分型显示,其中旋前外展损伤占87.1%(54/62),旋前外旋损伤占8.1%(5/62),旋后外旋损伤占1.6%(1/62),无法分类的占3.2%(2/62)。结论 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多样化,在严重骨折脱位的同时,可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损伤机制以外展位垂直暴力最为多见,部分也可为外旋位垂直暴力所致。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估迷迭香酸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以及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 mmol/L)、高糖+迷迭香酸组(葡萄糖25 mmol/L+迷迭香酸50 μmol/L)、高糖+迷迭香酸+Parkin-siRNA组(葡萄糖25 mmol/L+迷迭香酸50 μmol/L+Parkin-siRNA转染);Western blot法测定PINK1、Parkin、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自噬体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物质(ROS)与凋亡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荧光酶标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3H-亮氨酸标记法检测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 迷迭香酸可提高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内PINK1、Parkin、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多线粒体自噬体数量,并抑制高糖诱导的ROS生成、恢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P<0.05),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并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与蛋白质合成速率(P<0.05)。利用Parkin-siRNA抑制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则阻断了迷迭香酸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与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迷迭香酸可通过激活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改善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56.
朱辉  赵宏谋  袁锋  俞光荣 《中国骨伤》2011,24(11):922-925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新鲜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的中短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新鲜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47例,其中41例(42足)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1岁。按照Myerson分型:A型9足,B1型7足,B2型11足,C1型10足,C2型5足。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量表和VAS疼痛量表进行评估。结果:4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2-71个月)。平均AOFAS得分为(84.2+2.8)分(65~100分),优良率为81%,其中MyersonA型和C型的评分存在差异(胜0.02)。平均VAS得分为(2.6+0.5)分(0~6分)。3例出现浅表感染,2例皮缘坏死。有19例患者存在负重及行走痛,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跖跗关节退变,4例出现跖骨骨折畸形愈合,2例出现拇外翻畸形。结论:新鲜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解剖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跖跗关节退变不可避免,但并不影响功能愈后。  相似文献   
57.
背景:距下关节制动器在儿童平足畸形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尚缺少相关的中长期随访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柔韧性平足患者31例(56足),男17例(31足),女14例(25足),年龄8~14岁,平均(12.6±1.2)岁。所有患足均行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满意度调查及影像学正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距骨第2跖骨角(T2MT)、距舟覆盖角(TCA),侧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55~63个月,平均(60.5±3.2)个月。2例(2足)因负重出现跗骨窦区疼痛,更换较小型号的稳定器后疼痛消失。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Maryland评分和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很满意22例(70.97%),满意6例(19.35%),一般3例(9.68%)。末次随访时T1MT角、T2MT角、TCA角、Meary角、Pitch角、Kite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良好,平足畸形改善效果满意,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背景: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治疗方案目前尚存争议,微创治疗因为切口相关并发症较少而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而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比较性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应用跟腱龙(Achillon)跟腱吻合器与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146例,其中37例应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为微创手术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19~64岁,平均41.6岁;53例应用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治疗,为传统手术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3.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活动度、单足提踵试验结果及整体满意率,并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微创手术组37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57个月,平均32.9个月。微创手术组的再断裂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4%vs.1.9%,P=0.38);传统手术组的伤口延迟愈合率显著高于微创手术组(17.6%vs.0%,P〈0.01)。两组患者的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16.2%vs.11.3%)、踝关节活动度减小率(18.9%vs.17.0%)、整体满意率(83.8%vs.71.7%)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的各项指标和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跟腱断裂可有效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且未增加跟腱再断裂率,跟腱功能与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9.
梁晓军  赵宏谋 《中国骨伤》2014,27(7):533-535
<正>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生率约11.5/100,000,约占成人跗骨骨折的60%,8.5%~12%为开放性,约10%合并脊柱骨折[1]。跟骨骨折多数为轴向暴力所致,且多为高能量损伤,以关节内骨折多见,多数存在关节面压缩及移位。新鲜跟骨骨折的有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内外固定技术和微  相似文献   
60.
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至2009年10月,共收治跟骨骨折427例,其中开放性跟骨骨折22例,有15例15足获随访,男9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34.7岁。跟骨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6例,Ⅳ型4例;软组织损伤Gustilo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A型5例,ⅢB型5例。按照OCIS分型,ⅠA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所有患者急诊行伤口清创,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根据伤口情况I期闭合或临时覆盖,患肢临时固定,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急诊或择期行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随访是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1个月,平均16.4个月,AOFAS评分(74.6±10.4)分(58~94分),有4足需要筋膜瓣或皮瓣覆盖伤口。有5例发生浅表感染,其中有4例为GustiloⅢ型,2例深部感染和1例骨髓炎,无患者需要截肢治疗。结论:开放性跟骨骨折如果早期合理清创,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把握内固定的时机和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率。另外,对于GustiloⅢ型和OCISB型骨折,应避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