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赵宇亮  韦伟  张凌  付平 《华西医学》2022,(7):1066-1069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危重症患者主要的救治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CRRT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受到重视,在工作流程、教学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促进了CRRT领域的发展。依托于CRRT产生的大量数据,人工智能有望逐步应用于CRRT的精准治疗、质量控制,辅助判断重症AKI的CRRT干预时机和预后,最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该文就CRRT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供肾脏病、重症医学、急诊医学等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2.
顺铂作为抗癌一线用药,多用于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的治疗,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癌作用,也常伴有一些副作用,如肾毒性、耳毒性、骨髓抑制等.顺铂的耳毒性可导致双侧永久性听力损失,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在言语交流和社会发展方面.因此,在应用顺铂治疗癌症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对其耳毒性的防护...  相似文献   
23.
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循证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的健康需求,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足量能胜任这种职责的合格医生。因此医学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将不断因社会发展和公众健康需求的改变而调整和改革。在新时期的崭新形势下,循证医学的实践与应用将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调查医师、护师、药师对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各级医院促进合理用药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了解影响医务工作者用药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推广合理用药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成都市、自贡市各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制问卷对医师、护师、药师等医务工作者进行面对面调查。医院等级与合理用药指南制订的差异性分析采用Monte Carlo卡方分析,对影响调查对象合理用药知识知晓度的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2份,有效回收率96.0%。调查对象中对药事委员会、药物和治疗委员会熟悉的分别有217人(32.29%)和83人(12.35%);理解基本药物概念的有502人(74.71%);参加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的有411人(61.16%)。199名(29.61%)调查对象否认其所属医院设有药物和治疗委员会;60.71%的调查对象表示其所属医院对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测和反馈。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职称、基本药物了解程度和合理用药培训参与情况是影响调查对象合理用药知识知晓度的因素(其P值分别为0.038,<0.001,0.008)。结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应注意管理和教育双管齐下。应健全合理用药监督机构、提升合理用药知识水平,推进合理用药;建立治疗或用药指南,提高用药合理性;规范制度、加强管理、注重教育、促进医患交流,改善医务工作者个人知识、科学信息和用药习惯。  相似文献   
25.
唐怡  张凌  杨莹莹  廖宇捷  赵宇亮  付平 《西部医学》2012,24(2):233-235,238
目的评估传统治疗基础上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与单独使用CVVH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方式于2010年7月~2011年11月纳入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后随机分配至HP联合CVVH的实验组及单独使用CVVH的对照组。实验组将血灌器串联于滤器后同时进行2h治疗后拆除血灌器继续行CVVH治疗,24h后再次行血液灌流,重复进行至少3次。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0h)及治疗第72h采血检测TNF-α、IL-1、IL-6和IL-10浓度。每日记录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浓度(Hb)和血小板计数(Plt)。比较两组60天生存率、ICU住院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共纳入患者45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60天存活率为13/24(54.2%),对照组60天存活率为10/21(47.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患者ICU住院天数两组无显著差异[(18.8±10.5)d vs.(28.8±10.2)d,P=0.392]。存活患者肾功能恢复天数,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7.4±5.4)d vs.(25.5±15.7)d,P=0.019]。治疗前两组血TNF-α、IL-1、IL-6和IL-10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第72h时,实验组血清TNF-α、IL-1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血清IL-1水平显著下降。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与单独CVVH相比较,HP联合CVVH能更加有效的清除炎症介质,有助于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6.
纳米铜对小鼠毒性和血清常规生化指标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新型纳米铜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理化性质,预示其毒性规律与常规粒径铜可能有所差异。为此我们观察了纳米铜材料染毒后小鼠一般情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
 急性肾损伤(AKI)可表现为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肾功能急剧下降,是影响多器官多系统的临床重症。按照AKI的RIFLE[危险(Risk)、损伤(Injury)、衰竭(Failure)、丧失(Loss)、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定义[1],约8%的住院患者、超过50%的危重病患者合并有AKI[2-3],而罹患AKI并需要透析干预者占所有危重病患者的5%,其病死率高达30%~60%[4-5]。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是造成重症患者AKI最主要的原因,调查显示ICU超过50%的AKI与脓毒症相关[6]。脓毒症AKI已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医疗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容量管理、内环境监控、器官支持的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脓毒症AKI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对脓毒症AKI的传统理解。本综述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阐述脓毒症AKI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中文期刊发表的肾脏病学领域Meta分析类报告的规范性.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相关杂志中符合纳入标准的Meta分析类研究,使用国际公认的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声明和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规范对纳入的Meta分析进行逐条评价.结果 共纳入217篇肾脏病学领域的中文Meta分析类报告.原始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166篇,根据QUOROM声明,51.8%(86篇)在前言部分提出了完整的研究假说,13.9%(23篇)绘制了文献筛选流程图,15.7%(26篇)进行了亚组分析,53.0%(88篇)实施了发表偏倚分析,28.3%(47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原始研究为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共51篇,根据MOOSE规范,仅9.8%(5篇)计算了统计学稳定性指标,54.9%(28篇)介绍了结论的应用前景,45.1%(23篇)讨论了研究局限性,2.0%(1篇)进行了偏倚的定量讨论,17.6%(9篇)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结论 中文期刊发表的肾脏病学领域Meta分析类论著普遍存在假说交代不清、过程透明度低、异质性和偏倚分析不深入等问题,格式规范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150mg/d,苯巴比妥30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TBiL、P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ALT的下降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苦参碱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