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30篇
  2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报道较多 ,而用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报道较少 [1] 。我们于 1 99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将吗啡用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ASA1~ 2级、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 ,男女不限 ,年龄 1 6~ 60岁 ,体重 40~ 75kg,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 45例 ,手术时间均 <3h。取阻滞完善者各40例行统计学处理。1 .2 方法 两组均选用锁骨上肌间沟入路 ,穿刺成功后注入0 .2 5%~ 1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合剂 30 ml(含 1 /2 0万肾上腺素 ) ,A组 (观察组 )中加入吗啡 2 mg,B…  相似文献   
102.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我们对87例患者施行脑血管造影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87例,男50例,女37例,45~68岁,平均55岁。进行脑血管造影成功率100%。1.2方法按照目前常规标准选择术式,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的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地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动脉[1],注射造影剂后拍片,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2护理2.1术前准备2.1.1心理护理术前由责任…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下壁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Trapdoor眼眶下壁骨折患儿采用结膜切口入路行眼眶骨折整复术,根据骨缺损面积,27例植入可吸收眶板,4例未使用修复材料。术后指导患儿进行规律眼肌训练,随访12个月。记录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眼球运动情况、眼球突出度以及眼眶CT扫描结果。结果术后1个月时,受伤后5d内手术者治愈率为90.9%(10/11),5 d后手术者治愈率为65.0%(13/20);术后12个月时,受伤后5 d内手术者治愈率为90.9%(10/11),5 d后手术者治愈率为75.0%(15/20)。所有患儿术后无继发性睑内翻、下睑退缩、眶下神经麻痹发生,未发生植入物感染及排斥反应。结论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确诊后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应用可吸收眶板修复眼眶下壁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4.
赵宁  钞小平 《全科医生》2000,9(3):95-95
目的 为寻找一种解决胆囊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补充方法。方法 术中出现内脏牵拉反应时,缓慢静注氯胺酮20~25mg(0.3~0.4mg/kg),必要时以相同剂量再注一次。术中持续鼻导管吸氧2L/min,并监测BP、P、SpO2。结果 60例内脏牵拉反应的患者,用氯胺酮均1分钟后入睡,牵拉反应消失,其中8例用药2次。术毕60例全部清醒,未见精神症状。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消除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胆囊牵拉反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运用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来源的NSCs治疗CP患儿,并使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为移植后处理因素,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病例 孕妇,33岁。因“停经41 2周,见红一天”于2001年11月26日11am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6/10kpa,心肺听诊无异常。产科检查:宫高35cm,腹围101cm,无宫缩,胎位LOA,胎心142次/分,规则有力,头先露,半固定。骨盆外测量正确。肛诊:宫颈近消,宫口开大1cm,胎膜未破,先露-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电解剖(Carto)系统引导左房(left atrium,LA)内环肺静脉(pulmo-naryvein,PV)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和再消融治疗。方法共对77例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治疗,其中男性58例,20~76岁;阵发性房颤56例,持续性房颤21例。穿刺2~3次房间隔送入2~3支2·67mm(8F)长鞘至LA,送入1~2支Lasso导管入PV。应用Carto-XP系统,3·5mm生理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LA内建立三维电解剖结构图。行PV选择性造影标识出PV口。在沿PV口外0·5~1·0cm的LA,设定围绕左或右侧上、下PV的环状消融线,消融终点为PV-LA电隔离。结果71/77例左侧和右侧PV-LA均达到电隔离,6/77例仅单侧PV-LA电隔离。复发病例中,14例再次消融,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8例,房速-房颤5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13例(93%)有左和/或右侧PV-LA传导恢复,其中左、右两侧均恢复8例,左侧和右侧恢复分别为3例和2例。7例患者在术中记录到左房房速,均起源于PV。13例再次消融均达到PV-LA电隔离,1例典型心房扑动达到三尖瓣峡部双向传导阻滞;随访3~30个月,其中12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结论采用Carto系统引导环同侧PV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PV-LA传导恢复可以是房颤消融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再次消融达到PV-LA电隔离可进一步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8.
患者,男,38岁,有吸毒史半年。入院前8天患者毒瘾发作时自吞一金属刀片,当时有明显呛咳及局部疼痛症状,无明显憋气及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正位拍片后诊断为“食管异物”建议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当时拒绝。后患者自觉进饮食时胸部偶有疼痛感,发热一次,在外院静点抗生素后缓解,无明显咳嗽、痰中带血,无吞咽不畅,无呕血。8天后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9.
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770-771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 于2007-2008年对我中心所管辖的8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比较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1)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从管理前的68.1%、49.3%、38.7%提高到100.0%、96.7%、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从管理前的(159.4±10.2) mm Hg、(98.5±7.8)mm Hg降低到管理后的(132.2±6.8)mm Hg、(82.4±6.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卵巢间质血流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发光法对多囊卵巢患者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及孕酮(PGH),睾酮(TES)水平的监测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S)对卵巢间质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测量及观察,并与60例正常组相对照分析。结果 PCOS患者卵巢间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降低,血管分布面积增加PCOS患者卵巢间质血流较对照组丰富,卵巢间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减低。卵泡数和卵巢间质内动脉血流与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T比LH相关性更明显。结论卵巢间质血流动力学与性激素六项结合可为PCOS不孕症患者提供相对准确、可靠的定量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