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目前对于与主胰管毗邻的良性肿瘤,常需要扩大范围切除,甚至实施胰腺-消化道吻合来完成肿瘤的切除,这种手术方式通常会医源性损失过多的正常胰腺组织,且破坏了正常的胰腺解剖生理,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了更好地恢复胰管的正常生理功能,笔者在总结胰管损伤或缺损后修复手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胰管修复外科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希望...  相似文献   
402.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持续热灌注化疗(CHPPC)用于进展期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进展期胆管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于胆管癌姑息切除术后给予CHPPC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PPC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评价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TB、AST、ALT、γ-GT)水平变化,ELISA实验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变化,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组TB、AST、ALT、γ-GT肝功能及CEA、CA19-9、CA125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TB、AST、ALT、γ-GT及CEA、CA19-9、CA125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0.05),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403.
目的总结流域学说指导下开展机器人肝脏肿瘤靶域切除技术的经验和技术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笔者团队62例采用机器人肝脏肿瘤靶域切除术患者资料。术前进行靶域分析、结合肿瘤生物学特性确定靶域切除范围,术中循个体化解剖标志施行肿瘤靶域切除。 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左半肝加尾状叶切除3例、右肝加尾状叶切除1例、左肝肿瘤切除12例、中肝肿瘤切除7例、右肝肿瘤切除35例、尾状叶肿瘤切除4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88 min(70~510 min)、50 mL(5~1 100 mL)。术中大出血(≥800 mL)2例。术后出现胆漏2例,均非手术治疗痊愈。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7 d(3~28 d)。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 结论肝脏肿瘤靶域切除技术是安全可行的,以肿瘤生物学特性为核心,个体化解剖标志为导向,外科机器人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助于靶域切除技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404.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本院进行肺叶切除术。根据手术期间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浓度将患者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患者术中均靶控输注不同浓度丙泊酚:高浓度组剂量为5μg·kg-1·h-1,中浓度组剂量为3μg·kg-1·h-1,低浓度组剂量为1μg·kg-1·h-1,3组均用微量泵泵注丙泊酚注射液,并于术后10 min内停止麻醉。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期的精神状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高、中、低浓度组各38例。治疗后,高、中、低浓度组MAP水平分别为(71.34±4.95)、(83.02±5.27)和(89.05±5.92)mmHg; HR水平分别为(66.23±5.93)、(68.38±4.86)和(78.22±5.02)times·min-1  相似文献   
405.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对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Ⅰ组实验组和Ⅱ组对照组。选用联合腰麻硬地L3-4间隙珠网膜下腔注入腰麻醉液3ml(含布比卡因7.5mg)Ⅰ组腰麻卤酸吗啡0.5mg。记录阻滞平面、BP和HR,观察病人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寒战发生例数Ⅰ组26例,明显低于Ⅱ组37例;重度寒战Ⅰ组11例24例,Ⅰ组明显低于Ⅱ组,胎儿娩出前出现寒战者Ⅰ组4例,明显  相似文献   
406.
目的:探究脑后循环缺血应用CT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粤北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进行诊治12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经临床检查确诊,对比正常脑组织和灌注缺损区的最大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结果:本次研究120例患者中,CT灌注检出病灶184个,其中Ⅰ期79个、Ⅱ期65个、Ⅲ期40个。后循环各部位不同分期脑组织的rCBF、rCBV、MTT、TTP差异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CT灌注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根据灌注参数鉴别后循环各部位的缺血、梗死和正常脑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