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007 年9 月至2010 年6月, 前瞻性观察26 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 男15 例, 女11 例;年龄21~53 岁, 平均(37.6±7.3)岁。桡骨小头骨折根据Mason 分型, I型7 例, II型9 例, III型10 例。所有患者均在1 周内行伤侧尺桡骨全长X线、CT及MR 检查(包括肘及腕关节), 以明确是否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及损伤程度、部位。桡骨小头骨折类型和骨间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son I~III型桡骨小头骨折均可伴前臂骨间膜损伤, 其中7 例Mason I型骨折中2 例、9 例Mason II型骨折中4 例、10 例MasonIII型骨折中7 例伴前臂骨间膜损伤。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呈正相关。桡骨小头骨折程度越严重, 前臂骨间膜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损伤程度也越重。Mason I型及 II型骨折中的6 例前臂骨间膜损伤均为膜部损伤, 而10 例MasonIII型骨折中的7 例前臂骨间膜损伤, 3 例为中央束断裂, 4 例为膜部损伤。结论 各类型桡骨小头骨折均可伴前臂骨间膜损伤, 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呈正相关。对于桡骨小头骨折, 尤其是MasonIII型骨折, 建议行前臂MR 检查, 以明确是否有骨间膜损伤。  相似文献   
32.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前壁骨干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33.
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桡骨头骨折占所有成人肘关节骨折的30%,5%~10%肘关节脱位与肘关节周围骨折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桡骨头骨折.Mason等首先把桡骨头骨折分为四型,对于无法重建的MasonⅢ型和MasonⅣ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非常困难且具有争议.  相似文献   
34.
我院自 1993年 6月至 2 0 0 1年 3月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本文就获完整随访的 5 7例病人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7例中男性 39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6~ 6 5岁 ,平均 32 .5岁。损伤原因 :车祸伤42例 ,高处坠落伤 10例 ,机器绞扎伤 3例 ,重物压伤 2例 ;骨折部位 :股骨 2例 ,肱骨 2 2例 ,胫腓骨 2 5例 ,尺桡骨 8例。骨折不愈合的诊断标准是骨折后 6个月以上仍有假关节活动及仍无 X线愈合征象 ,本组就诊时骨不愈合时间最短 6个月 ,最长 30个月 ,平均 10 .5个月 ;骨折后的手术次数 …  相似文献   
35.
Bosworth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8年10月~2005年5月共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均采用Bosworth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6.5岁.损伤原因:切割伤3例,机器伤2例,坠落伤4例,跳跃伤4例,拉鱼网时损伤2例.手术时间:伤后1个月内者2例,1~2个月者6例,2~3个月者5例,3~6个月者2例.  相似文献   
36.
37.
朱云森  赵友明  邵金祥 《中医正骨》2011,23(11):48-50,52
桡骨小头骨折是成人常见的肘部骨折,骨折发生率约为1.7%~5.4%,占肘关节骨折的1/3,85%发生在20~60岁人群,约26%骨折存在肘关节复合损伤;对于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目前多倾向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小头置换术,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  相似文献   
38.
39.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17岁,平均11.1岁。术前经X线片确诊,均为Neer-HorwitzⅢ及Ⅳ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手术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行经皮克氏针固定。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3~37个月,平均20.4个月。术后出现克氏针穿出关节面1例,针道反应5例,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5~100分,平均(95.0±4.3)分;优38例,满意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肩关节活动恢复至伤前。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0.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并发症组29例,无并发症组51例)行锁定钢板(LPHP或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并发症组在年龄、术后内侧皮质缺损、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等方面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内侧皮质缺损和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影响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术后内侧皮质缺损及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