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72.
高压氧综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86年至1998年,采用高压氧配合股骨头中心减压术(简称高压氧加减压术)及单纯高压氧或单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6例,其中男44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岁,单侧发病40例,双侧发病26例。发病原因:应用激素31例,饮酒17例,外...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联合临床一线降糖药与DDP4抑制剂治疗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但血糖控制仍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T2DM患者按照联合用药不同方案分为A组(西格列汀治疗24周)、B组(二甲双胍治疗24周)和C组(吡格列酮治疗24周),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基础治疗,每日剂量>50 U.评价各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胰岛B细胞功能水平(HOMA-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及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5.0%,B组为91.7%、C组为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FINS、2 h INS、FCP、2 h CP、HOMA-B水平明显升高,HOMA-IR显著降低(P<0.05),A组HOMA-B水平高于B和C组(P<0.05);治疗后各组HbAlc、FPG、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ALT、AST、BUN和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B组的23.3%和C组的25.0%(P<0.05).结论:西格列汀相比传统口服降糖药,在显著改善患者血糖状况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胰岛B细胞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可作为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芝斛方对气阴两虚证小鼠的影响,探讨其益气养阴功效,揭示气阴两虚证实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脉颗粒组(5 g/kg)、芝斛方低剂量组(1.33 g/kg)、芝斛方高剂量组(2.67 g/kg);采用单日限制饮食、双日负重力竭游泳,并于第16天开始连续灌胃左甲状腺素钠片(150μg/kg)14 d的方式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药液,连续给药30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测试小鼠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检测小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肌肉组织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糖原(MG)含量和肝脏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芝斛方的各组小鼠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实验第20、30天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1);芝斛方低剂量组和芝斛方高剂量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胸腺指数增大(P<0.01),血清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明显降低(P<0.01),肝脏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增强(P<0.01),肌肉组织LA含量降低(P<0.01),肌肉组织LDH和CK活性增强(P<0.01);芝斛方低剂量组小鼠血清T3含量降低(P<0.05),IgM和IgG含量升高(P<0.05).结论 气阴两虚证反应性在机体不同系统有一定的差异,芝斛方可以改善气阴两虚证小鼠的一般状态,通过调节小鼠的环核苷酸水平、免疫和代谢水平发挥益气养阴功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枳术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已建立CAG模型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胃复春(0.86 g·kg-1)组,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20,10,5 g·kg-1)组。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胃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腺腔结构不完整,炎细胞浸润黏膜全层,体重增长率降低,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胃复春组均显著增加CAG大鼠体重增长率(P0.01),下调大鼠胃组织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P0.01);与胃复春组比较,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显著增加CAG大鼠体重增长率(P0.01),高剂量组可下调大鼠胃组织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枳术颗粒可加快大鼠体重增长,使CAG大鼠胃黏膜组织得到改善和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胃黏膜破坏因子COX-2,VEGF的表达,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6.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控制饮食、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50 mL/d,2次/d,21 d为1疗程,观察血糖及尿UAE结果。结果:治疗组尿UAE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高原地区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需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硬膜外麻醉(EA)组和CSEA组,两组均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cm.CSEA组以26G腰麻穿刺针通过硬麻外穿刺针入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5~7.5m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开始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5),麻醉后CSEA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EA组(P〈0.05)。结论:CSEA在高原环境下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HD)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DMED大鼠模型,通过阿扑吗啡实验筛选DMED大鼠。将36只DMED大鼠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BHD组,每组9只。另取9只同月龄SD大鼠作为正常组。低、中、高剂量BHD组分别给予12.8、25.6、51.2 g/(kg·d)BH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量阴茎海绵体内压(ICP)及IC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勃起功能;Masson染色检测海绵体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阴茎海绵体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阴茎海绵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RhoA、ROCK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CP峰值、AUC/MAP、阴茎海绵体平滑肌面积、平滑肌/胶原纤维、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TGF-β1、RhoA、ROCK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BHD干预后ICP峰值、AUC/MAP、阴茎海绵体平滑肌面积、平滑肌/胶原纤维、α-SMA蛋白表达升高(P<0.05),TGF-β1、RhoA、ROCK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BHD可有效改善DMED大鼠勃起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阴茎海绵体纤维化、维持其平滑肌含量以及抑制RhoA/ROCK2信号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经胸腔镜手术治疗54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22例,患儿年龄1~12d,平均(5.17±2.32)d,患儿体重2.0~3.8kg,平均(2.85±0.44) kg.术前通过食管造影检查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ⅢA型13例,ⅢB型41例.结果 51例患儿在胸腔镜下完成食管气管瘘结扎切断、食管端端吻合术,手术时间94~208min,平均(138±30) min.3例患儿中转开胸手术.2例患儿术中发现近端也合并有食管气管瘘,同时行近端瘘管结扎.3例患儿发现远端合并食管狭窄,术中同时行食管狭窄切开术.2例患儿术中发现合并右位主动脉弓畸形,行主动脉弓前食管吻合.2例患儿游离近端食管时气管破裂,予5-0可吸收线缝合修补治愈.术后9例发生吻合口漏,其中2例放弃治疗,2例因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死亡,1例食管气管瘘复发失访,其余4例患儿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治愈.49例患儿治愈出院并获得随访4~28个月.5例患儿出现食管狭窄,在胃镜下行食管扩张治愈出院.结论 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能同时处理合并的其他食管畸形;食管斜面裁剪食管吻合可降低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胸腔镜下食管闭锁手术的疗效需要术者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娴熟的腔镜操作技术,麻醉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