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改变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中以往存在的实训教学问题,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自编实训指导教材,补充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与临床之间的紧密度,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在保证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充分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转变思路,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临床实践应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充分掌握中医诊疗能力、针灸推拿学专业知识,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养生保健、生活美容、减肥美体等市场需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毕业生拓宽就业路径。  相似文献   
42.
石兵  赵凡  胡青  张杰  吕伯东 《浙江医学》2018,40(4):371-373
目的探讨三联药物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女性IC/PB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三联药物混合溶液(2%利多卡因20ml+肝素钠10万U+5%碳酸氢钠10ml+0.9%氯化钠溶液20ml)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1h后自行排出,1次/周,疗程2个月;同时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第1个月强化治疗(5次/周),第2个月间断治疗(3次/周),疗程2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时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标准(ICPI)、盆腔疼痛及尿频评分(PUF)、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24h日间及夜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26例患者均完成全部治疗过程。治疗1、2个月时ICSI、ICPI、PUF、SAS、24h日间及夜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首次膀胱灌注后出现轻度体温升高,未予特殊处理,后续灌注无明显不适;2例患者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疼痛加重,可耐受,继续接受第2次膀胱灌注后上述感觉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联药物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IC/PBS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DWI联合常规MRI征象对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NSG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4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28例,非精原细胞瘤18例,46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行常规MRI征象观察及ADC值测量,并比较上述指标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  相似文献   
44.
<正>历来不乏关于腰椎失稳的研究,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的"腰椎失稳"定义是由Stokes和Frymoyer于1987年提出的:脊柱运动节段(function spinal unit,FSU)的刚度下降,生理载荷下脊柱运动节段的位移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致出现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生物力学试验证明,腰椎运动节段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腰椎节段性失稳。本文对  相似文献   
45.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在我国中医体质的理念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并由汉代医家张仲景发展,其以病家不同体质为用药的基础,创立了六经、五脏辨治体系;时至明代,张景岳集前贤之大成,从禀赋的阴阳、脏气的强弱偏颇、饮食好恶、用药宜忌等方面,正式提出中医体质概念,并将其分为阴脏型、阳脏型、平脏型三类。  相似文献   
46.
本文概述了药物性肝损伤的机理及其有关的化学基础:药物直接损伤肝脏;药物在肝微粒体酶作用下产生毒性中间代谢产物损伤肝脏;肝毒性药物(包括其中间代谢产物的分子、离子属性以及毒性中间代谢产物的形成与药物分子化学类型之间的关系)。最后,简述了防止或减轻药物性肝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7.
<正> 花粉是植物雄配子体细胞,经收集加工后可作为药用或一般食品。花粉除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对人体极为有益的抗氧化性物质。这些抗氧化性物质大致可分为:还原糖、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等。本文叙述用分光光度法和容最分析法对花粉抗氧化性物质及其抗氧化性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胆道闭锁新生儿120例。根据随机字母表法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生化指标(TBIL、AST和ALT)、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和Ⅳ-C)、细胞因子(IL-18、TNF-α和TGF-β)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TBIL、AST、ALT、LN、HA、PC-Ⅲ、Ⅳ-C、IL-18、TNF-α和TGF-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门空肠吻合术单独治疗相比,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胆道闭锁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对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CSMC)表型转化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CCSMC,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原代CCSMC进行鉴定。设常氧组(21%O2)与低氧组(1%O2)分别培养48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CCSMC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表型转化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CCSMC生长良好,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抗肌间线蛋白(Desmin)抗体免疫荧光均为阳性,融合后可观察到大部分细胞,且细胞核与细胞质重合在一起,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是同种细胞,即CCSMC。常氧组CCSMC多呈长梭形,而低氧干预48h后CCSMC胞体趋向肥大。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α-SMA、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可造成CCSMC发生表型转化及p-JNK、p-p38MAPK蛋白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发病 1 2h内的大面积脑梗塞尿激酶溶栓加脑保护综合治疗疗效。方法 :溶栓组给予尿激酶 (UK) 1 0 0~ 1 5 0× 1 0 4 IU静脉滴注 ,同时给予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甘露醇等 ;对照组不给UK ,其余用药相同。结果 :溶栓组总有效率为 95 7%(2 2 2 3) ,脑内出血性并发症为 2 1 7% (5 2 3) ,无 1例死亡 ;对照组总有效率 36 0 % (9 2 5 ) ,无脑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 ,死亡率 1 2 0 (3 2 5 ) ,溶栓组疗效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0 5 )。结论 :尿激酶溶栓加脑保护综合治疗发病 1 2h内的大面积脑梗塞疗效较好 ,其脑内出血性并发症虽高 ,但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