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精子形态对年轻(≤35岁)女性行新鲜单囊胚移植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新鲜单囊胚移植的年轻女性患者690例,根据男方精子形态正常率分为正常组157例、精子轻中度畸形组256例、精子重度畸形组277例,比较3组患者实验室结局、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  相似文献   
32.
本文将126个周期的IVF和ICSI按男性精情况和治疗方法分3组,男方精液正常夫妇接受IVF治疗共51个周期为第1组,男方少、弱精夫妇接受IVF治疗共22个周期为第2组,男方少、弱精夫妇接受ICSI治疗共30个周期为第3组。分别比较第1组与第2组、第3组与第2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和怀孕率。结果第2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第1组和第3组(P〈0.01),而不受精率为31.8%,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  相似文献   
33.
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因素及最佳治疗方案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供精人工授精(AID)成功率的因素及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98对夫妇行131个AID周期,其中8例行AID联合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以上未孕,遂改为ICSI。结果:AID共20例妊娠,且均发生在第1—3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5.3%。女性患者年龄大于35岁和不孕年限大于10年的妊娠率显著降低。精子活动率在处理前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相似,而处理后妊娠组显著高于非妊娠组(0.02<P<0.05)。每周期定时授精1次与2次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8对夫妇行10个供精ICSI周期,有5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50.0%。结论①无精子症患者的治疗首选供精AID;②AID的妊娠率随女性患者年龄的增长和不孕年限的延长而下降;③增加授精频率并不提高妊娠率;④当AID联合促性腺激素3个以上周期未孕时,ICSI将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基础FSH和LH比值预测基础FSH水平正常且年轻不孕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治疗的年轻(年龄≤35岁)且基础FSH水平正常(≤8.5IU/L)不孕患者237例的临床资料,共计237个治疗周期,依据FSH/LH不同比例分为3组,A组(n=44)FSH/LH<1;B组(n=143)FSH/LH12;C组(n=50)FSH/LH>2。比较各组间的年龄、激素水平、卵巢反应、IVF的实验室结果以及妊娠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窦卵泡数、基础E2值、受精率、卵裂率和妊娠率两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两组间的基础FSH值、基础LH值、E2峰值和成熟卵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间基础FSH值、基础LH值、E2峰值、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用量、Gn平均每日用量、Gn用药时间及获卵数和成熟卵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基础LH值、E2峰值、促性腺激素总用量、Gn平均每日用量和Gn用药时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FSH正常的年轻妇女,FSH/LH>2的卵巢反应性明显低于FSH/LH<1者;FSH/LH比值是预测基础FSH正常且年轻不孕者卵巢反应性的一项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5.
经阴道小卵泡穿刺术治疗单侧多囊卵巢伴不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小卵泡穿刺术治疗单侧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y,PCO)不孕患者的疗效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0例经超声证实的单侧PCO不孕患者,于月经净后3~7 d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吸两侧卵巢内小卵泡,2例伴其他不孕因素的患者行体外未成熟卵培养(in vitro maturation,IVM),其余术后每侧留下3~5个,再予以促排卵治疗。测定PCO侧和正常侧卵巢卵泡液的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结果:单侧PCO侧的卵泡数显著高于正常卵巢侧(P〈0.01)。单侧PCO卵泡液中的LH水平与正常侧卵巢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穿刺后2例患者行未成熟卵体外培养但未妊娠,8例患者促排卵7例有优势卵泡发育,平均2.67个,1例术后当月妊娠。结论:单侧PCO的发病可能与其局部内分泌异常有关。小卵泡穿刺术适用于单侧PCO不伴其他不孕因素的患者;结合IVM适用于伴有其他不孕因素的患者。小卵泡穿刺结合IVM治疗单侧PCO简便、经济、不需住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辅助生殖中的黄体支持已成为绝大多数生殖中心人工助孕技术的常规步骤之一。在此阶段,诸如天然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补充已经在各中心广泛应用,并证实能够提高临床妊娠率,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随着更多新药和新的给药方式的出现,有关黄体支持的讨论更热烈,黄体缺陷的理论依据仍未十分明确,药物及给药方式、用药时间的选择等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而引入相关新药的临床有效性仍在观察之中。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和氯米芬(CC)两种口服促排卵药物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1日—2018年7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两种不同口服促排卵药物在PPOS方案中的POR患者52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口服促排卵药物使用的不同分为LE组(A组),CC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产科结局。并进一步将两组患者分为A1组(≤38岁)和B1组(≤38岁),A2组(>38岁)和B2组(>38岁),分别比较临床和实验室结局。结果 A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292.00(178.50,461.00) ng/L]低于B组[1 041.00(614.00,1 732.00)ng/L],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9.51±3.58)d]、Gn使用总量[1 800.00(1 350.00,2 250.00)IU]及早期流产率(29.41%)高于B组[(8.78±2.85)d、1 650.00(1 350....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OGTT 不同时间点血糖异常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临床特点及胰岛功能.方法 选择温州市中西结合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GDM 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OGTT结果将纳入研究的GDM 孕妇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孕妇的临床资料、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混合胰岛素灵敏度、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HOM...  相似文献   
39.
冻融胚胎复苏状态对移植周期临床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冻融胚胎复苏状态对移植周期临床结果的影响。 方法  94对夫妇共进行冻融胚胎移植 (F ET) 99周期。其中自然周期 67个 ,激素替代治疗 3 2周期。冻融 2d或 3d胚胎采用慢速冷冻法和快速解冻法 ,根据卵裂球存活程度分为 3组 :A组为全部移植 1 0 0 %卵裂球存活胚胎 ;B组为全部移植部分卵裂球受损胚胎和C组为混合移植。 结果  99个周期共融解胚胎 3 3 0个、移植 2 87个 ,融胎存活率 87% ,临床妊娠率 2 3 % ( 2 3 / 99) ,胚胎种植率 1 0 % ( 3 0 / 2 87)。A组临床妊娠率 3 1 % ( 6/ 1 4 )、种植率1 8% ( 1 0 / 3 8) ,B组分别为 6% ( 1 / 1 6)及 2 % ( 1 / 41 ) ,C组分别为 2 3 % ( 1 6/ 69)及 9% ( 1 9/2 0 8) ,A ,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进一步分析F ET胚胎中含 4或 8细胞卵裂球完好胚胎数 0 2 ,≥ 3的胚胎种植率 ,分别为 4.5%、1 0 %、1 2 .5%及 43 % ;4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移植冻融胚胎卵裂球复苏状态与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赵军招  石玉华 《山东医药》2009,49(15):110-111
来曲唑(LE)为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其在促排卵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新的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