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376篇
内科学   26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235篇
综合类   810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345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PI 3Kδ抑制剂CAL-101 对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细胞系SUDHL- 10和Burkitt 淋巴瘤细胞系Raji 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AL-101 处理Burkitt 淋巴瘤细胞系Raji 和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细胞系SUDHL- 10,以MTT 法检测CAL-101 对两种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以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迁移实验检测淋巴瘤细胞向淋巴瘤基质细胞系HK的迁移比例;Westernblot法检测CAL-101 处理后淋巴瘤细胞表达磷酸化ERK 的变化;MTT 法结合CalcuSynsoftware软件分析检测CAL-101 是否可协同硼替佐米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结果:5 μmol/L 及更高浓度的CAL-101 对Raji 细胞和SUDHL- 10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5、10、15、20μmol/LCAL- 101 作用于Raji 细胞48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9.17± 1.23)% 、(38.15± 1.51)% 、(46.46± 1.78)% 、(55.8 ± 2.01)% ,空白对照组为(1.15± 0.02)%(P<0.05)。 作用于SUDHL- 1048h,细胞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加(P<0.05)。 CAL-101 可诱导淋巴瘤细胞的凋亡,10、20μmol/LCAL-101 作用于Raji 细胞24h,AnnexinV-FITC/PI 双标法显示其凋亡率分别为(22.69± 3.83)% 和(49.96±7.36)% ,均高于对照组(5.23± 2.04)%(P<0.05);作用于SUDHL- 10细胞同样得到相似的结果(P<0.05)。 CAL-101 可显著降低淋巴瘤细胞向基质细胞的迁移,且对Raji 细胞和SUDHL- 10细胞的迁移率的抑制作用也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CAL-101 处理细胞后磷酸化ERK 的表达明显降低;CAL-101 与硼替佐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CI<1。结论:PI 3Kδ抑制剂CAL-101 可抑制淋巴瘤细胞Raji 和SUDHL- 10的增殖,诱导凋亡,抑制其向淋巴瘤基质细胞的迁移,其机制可能通过阻断ERK 信号途径而实现;CAL-101 有望为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92.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农民,既往体健,入院前5个月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无发热、呼吸困难,当地按“支气管炎”给予治疗半个月,症状缓解,咯血停止。入院前1个月再次出现咳嗽并咯血,血量较前增加,以痰中血块为主,无整口血痰,伴气喘、呕吐,至当地市人民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内息肉样肿物,活检未能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入院后初次于气管镜室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上段膜部一宽基底的软组织肿物,表面光滑但不规则,用活检钳夹取部分组织,病理结果提示黏膜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超细内镜联合腹腔镜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收治的11例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先通过超细内镜引导下置入肠道支架,解除梗阻,再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一期吻合术。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结肠支架,病变部位包括结肠脾区1例、降结肠2例、乙降结肠交界4例、乙状结肠2例、直乙状结肠交界2例。9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后接受了根治性手术,2例因肝转移实施姑息性手术。术后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术前肠道支架减压联合腹腔镜一期吻合手术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估多杀菌素不同剂型Natular G30(颗粒剂)和Natular T30(片剂)在大型野外模拟水稻田小区中控制三带喙库蚊幼虫的效果。方法选择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牛帐诱法采集三带喙库蚊饱血成蚊,带回实验室蚊种复核鉴定,待其产卵孵化出幼虫后,释放于现场模拟稻田的人造小区中。实验小区(n=25)施洒Natular G30和Natular T30,对照小区(n=12)不施洒杀虫剂。定期记录实验前后各小区蚊幼及蛹的数量,计算减退率。试验前,记录实验小区内相关水质指标,如pH、温度、总固体含量、盐度、溶解氧含量等。利用SPSS17.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tular T30处理后第1天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减退率为10.14%,处理后2周内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及蛹减退率均低于80%。Natular G30处理24 d后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减退率达到70.06%。结论在大型野外试验中,多杀菌素Natular G30较Natular T30对三带喙库蚊控制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995.
2009年3月-2009年4月间,墨西哥和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4月30日前称"猪流感")疫情,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到全球。面对突入其来的疫情,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流感实验室,并获准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COPD急性加重期、第7天和缓解期及30例体检者血清CRP、CCL18浓度,同时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缓解期血清CRP和CCL18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治疗组缓解期血清CRP和CCL18水平均较急性发作期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患者CRP和CCL18水平与FEV1%pred、PaO2均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检测血清CRP和CCL18对COPD发生发展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导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823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COPD患者(A组)19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COPD患者(B组)628例(心力衰竭156例、冠心病175例、心律失常126例、高血压病171例),随访周期为1年或患者死亡,随访期间总死亡人数为70人.结果 A组COPD患者与B组COPD患者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1.48±0.35)次、(2.41±0.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6%、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4个亚组COPD患者的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年内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A组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5±0.27)次、(1.70±0.29)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8%、5.2%(P<0.05);B组合并心力衰竭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87±0.32)次、(4.45±0.86)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10.5%、19.5% (P<0.05);B组合并冠心病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56+0.31)次、(2.99±0.40)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8.0%、18.0%(P<0.05);B组合并心律失常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46±0.26)次、(2.60+0.37)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5.1%、11.1% (P<0.05);B组合并高血压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7±0.27)次、(2.45±0.33)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3.6%、7.6%(P<0.05).结论 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老年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极重度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