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397篇
预防医学   267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30篇
  4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目的:观察芪蝼颗粒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ADR)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成芪蝼颗粒高剂量组(TCM1),芪蝼颗粒低剂量组(TCM2),雷公藤多甙组(GTW),模型对照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各7只,造模后第6 d开始给药,观察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直至造模后第30 d,处死大鼠,采血,检测肝功、肾功;并取出肾脏组织提取RNA,采用PT-PCR技术检测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芪蝼颗粒能减少ADR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相比P<0.01,效果与雷公藤多甙片相当,无明显的肝、肾毒性(P>0.05),能够上调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P<0.01.结论:芪蝼颗粒对ADR导致的足细胞损伤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表现为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状况,改善足突融合,恢复足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逆转足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2.
赵云 《医学与社会》2014,27(11):6-8
管理体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是管理权和监督权的结构调整.文章首先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分为融合型和分立型两种模式,阐述两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基本逻辑.提出了推进融合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即以供需矛盾为客观形势、以管制失灵为假设、以下放管理权为关键、以上收监督权为保障、以活力和秩序均衡为目的、以利义兼得为结果的制度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的孕妇越来越多.但如何在宫颈不良的情况下对这些孕妇进行催引产也逐渐成为产科医生关心的问题.尽管催产素、双球囊导管、前列腺素等的引产安全性及有效率已被大量研究,但有关既往剖宫产患者引产方式的指南仍不明确.本文主要就催引产在TOLAC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相关循证...  相似文献   
14.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对烧伤早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66只烧伤大鼠随机分为肠道喂养组(EF组)及静脉营养组(PN组),分别采用灌喂和颈外静脉输入方法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液。每组设伤后6、12、24、48、72h5个观察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并设正常对照(6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空、回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分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E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4的表达。结果:(1)肠粘膜上皮GO/G1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在空肠粘膜,伤后72h时EF组明显低于PN组(P<0.05);在回肠粘膜,6、12、48、72h时EF组与PN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2)伤后48.72h时EF组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高于PN组(P<0.05-0.01);(3)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变化:与对照值比较,EF组在伤后24h及PN组在伤后48h明显增高(P<0.05),72h时EF组显高于PN组(P<0.05);(4)EF组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在伤后72h显高于对照值和PN组(P<0.05);(5)PN、EF组肠粘膜CDK2的表达与对照值比较以及PN、EF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性意义(P>0.05),EF组CDK4的表达在72h明显增高(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能加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进程以及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与更新。细胞周期蛋白及CDK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 (C组 )、静脉营养组 (PN组 )及肠道营养组 (EN组 ) ,EN组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动态观察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 结果 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EN组大鼠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PN组 ,而粘液中蛋白质含量两组相差不显著。 结论 严重烧伤后杯状细胞合成粘液的能力下降 ,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成分改变。与静脉营养相比 ,肠道营养可减轻伤后杯状细胞受损程度 ,促进肠粘液合成 ,维持肠粘液化学成分的稳定 ,保护肠粘液屏障  相似文献   
16.
对15例重症植物日光性皮炎致严重面部及四肢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抗炎、抗过敏,皮损局部湿敷及综合支持治疗.结果 住院7~22 d,平均13.2 d.出院时10例皮损恢复良好,留有轻度色素沉着;5例重症患者遗留瘢痕.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2例食用光敏感性食物后又有复发.其余皮损恢复良好.提示早期诊断及治疗,注意提醒患者避光,进营养丰富饮食,坚持局部湿敷,避免接触或再食用光敏性物质对皮损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IT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组,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EN和PN组除营养支持途径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在此基础上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观察了烧伤后两组大鼠ITF及ITFmRNA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小肠中ITF及ITFmRNA均有一定表达,它们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中。烧伤后PN组大鼠肠道组织结构严重受损,ITFmRNA表达明显降低,肠杯状细胞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特别是ITF二聚体的含量远远低于伤前(P<0.01)。两组比较,EN组大鼠肠组织中ITF及ITFmRNA水平明显高于PN组,同时EN组肠粘膜受损程度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结构受损是ITF合成下降的主要原因,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相比可降低伤后ITF特别是ITF二聚体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多专科协作的精准护理模式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镇痛科收治的208例难治性癌痛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癌痛护理,观察组创建多专科护理团队实施专科协作的精准护理,出院1个月采用简明疼痛量表、癌痛自我效能感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癌痛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精准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星形胶质细胞在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O公共数据库下载IS小鼠脑组织测序数据(GSE227651),通过tSNE聚类降维分析获取不同的星形胶质细胞亚群,并对IS后第1、3和7天缺血损伤脑组织中不同星形胶质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功能进行分析;利用Monocle软件包对不同星形胶质细胞亚群所处的发育阶段进行分析;利用CellChat软件包对星形胶质细胞与其他细胞亚群之间的配受体相互作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小鼠脑组织细胞聚类为19个细胞亚群,注释为16种不同的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重新聚类分析,进一步分为6个星形胶质细胞亚群,根据功能分析将星形胶质细胞亚群2和亚群5定义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亚群0和亚群3定义为修复性星形胶质细胞,亚群1和亚群4为静息性星形胶质细胞。根据拟时序分析结果进一步将星形胶质细胞亚群2定义为急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亚群0定义为缺血损伤后修复性星形胶质细胞。细胞配受体相互作用分析显示,星形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B细胞、NK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元的配受体作用关系随时间动态改变。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状态在IS后随时间动态改变,在IS后的早期主要通过急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介导损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而在IS后第3天开始通过缺血损伤后修复性星形胶质细胞参与损伤后脑组织的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十二指肠镜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0.74 m L vs.98.42 m L)、住院时间(10.8 d vs.12.3 d)明显减少,但手术时间(3.12 h vs.2.06 h)、住院费用(18 047.53元vs.12 054.88元)明显增加(均P0.05);疼痛评分(3.8 vs.4.9)明显降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8 d vs.3.5 d)与腹腔引流时间(1.7 d vs.3.3 d)明显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0.0%vs.25.0%)明显降低(均P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20.0%vs.41.7%)明显降低,但急性胰腺炎(16.7%vs.3.3%)的发生率增高(均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13.3%vs.1.7%)高于对照组,但术后满意率(93.5%vs.78.2%)、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5.8 d vs.48.7 d)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3.3%vs.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中具有恢复快、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及远期疗效好的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