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31.

目的 探讨术前容量治疗对微创冠状动脉搭桥(MIDCAB)患者微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MIDCAB患者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18岁,BMI 15~31 kg/m2,ASA Ⅲ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序列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容量治疗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1例。T组麻醉诱导前根据被动抬腿试验,以ΔSV≥16%为目标进行术前容量治疗;C组术前不进行容量治疗。记录麻醉诱导前30 min、麻醉诱导后30 min的组织氧饱和度(StO2)、组织氧恢复时间(tM)、组织氧恢复斜率(RecStO2)、组织氧下降斜率(DesStO2)、SBP、DBP、MAP、Hb、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氧摄取率(OER)、pH和Lac。

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30 min比较,麻醉诱导后30 min T组MaxStO2和MinStO2明显升高,tM明显缩短,DesStO2明显降低(P<0.05);C组MaxStO2和MinStO2明显升高,tM明显延长,RecStO2和DesStO2明显降低(P<0.05)。麻醉诱导前后30 min两组BaseSt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麻醉诱导后30 min T组tM明显缩短,RecStO2明显升高,SBP、DBP、MAP明显升高,Lac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基于被动抬腿试验的术前容量治疗可改善麻醉诱导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微血管反应性。  相似文献   
232.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a dystrophy,DM),是一种以肌强直和肌营养不良为临床特点的遗传病。近年来也有认为系因包括骨骼肌膜、红细胞膜、晶状体膜和血管膜等广泛的膜异常有关。除表现为多组肌群萎缩和肌强直外,还有晶状体、皮肤、心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多系统损害。全球发病率为2.4~5.5/10万,无地理和种族的明显差异,在婴幼儿中发病率约为1/8000,是一种终身疾病。  相似文献   
233.
目的通过比较围手术麻醉期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创血压(IBP)和无创血压(NBP)监测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3个水平的相关性和差异, 为围术期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血管外科行外周血管狭窄介入手术的老年患者, 在围手术麻醉期同时进行IBP与NBP的测量, 应用Pearson、Bland-Altma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分析IBP与NBP的相关性、一致性等。结果共纳入156例老年患者, 其中男性108例(69.2%)、女性48例(30.8%), 年龄(72.2±7.6)岁。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IBP与NBP存在显著正相关, 其中有创收缩压(ISBP)和无创收缩压(NSBP)、有创舒张压(IDBP)和无创舒张压(NDBP)、有创平均压(IMAP)和无创平均压(NMAP)的相关系数分别0.993、0.808、0.853(均P<0.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 ISBP和NSBP平均...  相似文献   
234.
目的比较七氟醚在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吸入诱导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患儿20例(A组)与非紫绀型患儿23例(B组),面罩吸入6%七氟醚诱导,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观察RR、VT、PETCO2、SpO2及气管插管前后MAP与HR变化。结果 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7.9±34.2)s,明显长于B组的(41.0±18.0)s(P<0.01),且与PETCO2、SpO2均呈负相关关系(r=-0.669,P<0.05;r=-0.789,P<0.01);VT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而RR明显慢于、PETCO2及SpO2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对紫绀型患儿诱导时间较长,但较非紫绀型呼吸抑制作用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