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1.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农村0~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和贫血状况。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贫困县659名0~2岁婴幼儿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基本信息,测量婴幼儿身长、体重和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该地区0~2岁婴幼儿生长迟缓率24.6%、低体重率19.5%、消瘦率11.4%、贫血率22.6%。结论调查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212.
为了探讨活血化瘀方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机理,以猪血清诱发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为模型,以肝组织CCO的活性、血清GPT的含量等为观察内容,实验分正常、模型、预防和治疗4组。结果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有较显著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预防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13.
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中国3~17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情况、消费特点以及零食对此人群能量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4)、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7年北京市和湖北省居民零食专题调查。零食消费率和对能量及营养素贡献的计算使用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吃零食1次以上则为消费零食,以此计算消费率。结果1991~2004年,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及平均每天零食消费量均有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城乡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35.1%,其中城市55.7%、农村29.6%。零食提供的能量为7.7%、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17.9%、钙9.9%、维生素E 9.7%、铁6.9%、锌6.3%。零食消费原因更多是好吃、渴/饿了或者食品广告宣传;最常在家和学校消费;多由家人提供,也有自己购买。每周吃4~6天以上糖果及巧克力、膨化小食品等零食者占一定比例。结论合理指导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选择和消费十分重要。本文结果可能低估零食对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能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4.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中国十三省(市)贫困地区中,母亲外出打工的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公共卫生突发应急反应机制运行项目——建立贫困地区6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数据信息系统。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内容包括询问调查、体格测量、血红蛋白检测和膳食调查。提取18月龄以下的儿童作为分析对象。以2006年WHO生长发育标准计算Z评分;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数据清理和分析均采用SAS 9.12统计软件。结果在研究样本中,9.3%的儿童其母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外打工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5.5%,低体重率为6.0%。排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显示,低出生体重(OR=2.543,95%CI 1.481~4.365)、少数民族(OR=1.661,95%CI 1.274~2.165)、母亲在外打工(母亲不在家)(OR=1.602,95%CI 1.085~2.367)、最近的医疗机构为1公里及以上(OR=1.308,95%CI 1.008~1.696)、家庭拥有不卫生厕所(OR=1.311,95%CI 1.017~1.689)是18个月以下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贫困地区,母亲在外打工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堪忧,加强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采取有效的综合改善措施有利于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15.
中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2013年儿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0~5岁儿童32 862名。超重肥胖的判定:5岁以下儿童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结果 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超重率为8.4%,男童和女童超重率分别为9.4%和7.2%;城、乡儿童超重率均为8.4%。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超重率分别为13.0%、11.1%、8.3%、6.0%、4.8%、3.9%和15.9%;家庭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超重率分别为8.0%、8.8%和8.9%。0~5岁儿童肥胖率为3.1%,男童和女童肥胖率分别为3.6%和2.5%;城市和农村儿童肥胖率分别为3.3%和2.9%。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儿童的肥胖率分别为5.8%、3.8%、2.5%、1.6%、1.2%、1.3%和7.8%;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肥胖率分别为2.8%、3.3%和3.5%。结论 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增高攀升,及时监测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和实施合理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16.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每天接触大量的患,因此把握时机,实施健康教育成为了门诊的重要工作环节。实施健康教育不仅要考虑公众获得知识、改变态度和转变行为的过程,更主要是了解患的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化水平、生活习惯和要求提供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217.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大鼠CCl4造模后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药物血清制备,MTT法检测法各组血清对HSC不同时相增殖的影响,酶标仪波长为450nm。结果:培养24h,各组HSC增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48,72h,高、中、低剂量药物组HSCA值(0.47±0.02,0.55±0.07;0.46±0.02,0.58±0.08;0.51±0.03,0.69±0.07)与模型组(0.66±0.05和0.96±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作用48,72h后均能降低或抑制HSC的增殖,尤以高、中剂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18.
复方鳖甲软肝方对肝星形细胞中细胞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中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化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核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将7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SD大鼠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药物血清制备,免疫组化检测实验各组血清对肝星形细胞中NF—κB活化的影响,并经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HSC培养24,48,72h,模型组NF—κ表达的速率(NF—κB阳性染色A值分别为:217.36&;#177;29.02,429.23&;#177;25.48,627.31&;#177;37.68)与正常对照组(127.30&;#177;15.31,240.65&;#177;38.49,321.27&;#177;121.0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高、中剂量药物组NF—κB表达的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表明HSC培养24h,NF—κB即可在核内发生活化并表达;而复方鳖甲软肝方高、中剂量药物血清物均可有效抑制HSC中NF—κB的活化和表达。结论:复方鳖甲软肝方能有效抑制HSC中NF—κB的活化和表达。  相似文献   
219.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SD大鼠肝星形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结蛋白、突触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大鼠HSC分离技术,将分离得到的HSC分别添加各组血清培养24,48,72h后,免疫组化检测各组HSC的结蛋白、突触素表达,并经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结果培养24h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大鼠HSC结蛋白、突触素的表达(A值)(78.93±18.56,396.29±78.56;58.95±5.21,138.92±20.21;63.83±12.97,190.87±52.97;75.46±26.72,284.54±66.72)与模型组(119.69±23.84,528.79±26.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48,72h各组结蛋白、突触素的表达(A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低剂量药物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HSC结蛋白、突触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方能显著抑制HSC结蛋白、突触素的表达,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抑制HSC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20.
目的:对比吸入相同浓度七氟烷对发绀型及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在诱导期不同时间点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心病患儿39例,其中发绀组19例(C组),非发绀组20例(NC组)。应用8%七氟烷诱导进入麻醉状态,记录维持七氟烷呼末浓度1.5MAC 5 min(T1)、10 min(T2)、气管插管后5 min(T3)和10 min(T4)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值和心率(HR)值。结果:发绀组T1点BIS值明显高于T2、T3、T4各点(P<0.05),非发绀组T1、T2、T3及T4各点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绀组T1点BIS值明显高于非发绀组(P<0.05),而T2、T3、T4各点2组间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值和HR值在组间和组内各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维持七氟烷呼末浓度1.5MAC,发绀型与非发绀型先心病患儿BIS值均能维持在适当的麻醉深度,但发绀型先心病患儿加深麻醉达到相同BIS值的时间较非发绀型患儿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