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据全国性的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目前主要存在着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两大营养问题,急需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目的。但是综合性的食物营养改善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如卫生、农业、教育、计划、妇联等,而目前在这些部门我国食物营养规划与管理方面的人力严重不足,且仅有的人力也缺乏食物营养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32.
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家长营养教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营养教育对家长喂养儿童的知识、态度、行为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探索在贫困农村现有经济条件下有效开展营养干预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6个乡内5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为期一年的营养知识教育,观察教育前后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结果儿童母亲的营养知识和喂养知识评分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喂养态度有了明显转变,肉类、蔬菜、水果以及蛋类等食物的摄人频率有不同程度增加。地区、民族、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是营养教育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营养教育能显著提高儿童母亲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喂养儿童的行为,但应考虑不同地区人群的具体情况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3.
北京市和湖北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和湖北省部分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860名3~17岁、身体健康的儿童青少年。采用零食消费调查表来获取信息。结果 89.9%的儿童青少年有吃零食的习惯。吃零食与否有性别差异(P〈0.01),不同类型调查对象零食消费率不同(P〈0.01)。零食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好吃、饿了/渴了、周围朋友/同学有人吃、电视/报刊等广告宣传、赠送玩具/小礼物。在休息日或休假日吃零食的机会最多,消费地点最常在家中;零食来源主要由家长、家里人或其他成年人或者孩子自己购买。吃零食的儿童青少年最常消费的前10位零食为:新鲜水果类、膨化小食品、纯奶及制品、面包类、糖果及巧克力、水果干或蔬菜干、坚果类、新鲜蔬菜类、饼干类、蛋糕类。结论 必须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的饮食营养教育,尤其是如何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状况及1982~2002年摄入量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包括23470户,共68965人。结果全国平均每标准人日视黄醇当量摄入量为469.2μg,摄入量达到RNI的居民占14.5%,达到60%RNI的占33.1%,不足20%RNI的居民占23.2%。6类地区中3类农村仅有9.7%的居民摄入量达到RNI。随着收入水平从低到高,视黄醇当量的摄入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2~2002年,居民视黄醇当量的平均摄入水平没有太大改善。结论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的总体摄入水平仍较低。  相似文献   
135.
目的了解中国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情况及喂养行为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共得到10 084名6~24月龄婴幼儿体测数据及喂养行为现状,计算获得年龄别身长(HAZ),分析各喂养行为与HAZ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3年中国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7.17%,男童(8.87%)高于女童(5.35%);家庭年人均收入较高和母亲学历较高者婴幼儿生长迟缓发生率较低;大城市、中小城市、非贫困县和贫困县生长迟缓发生率分别为2.83%、5.33%、7.66%和14.36%,呈依次增加趋势;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的主要喂养行为因素为过去1周各类食物摄入频次。结论中国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状况在贫困农村依然呈较高水平,而喂养行为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建议倡导科学喂养,尤其应重视婴幼儿的辅食添加质量。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大鼠CCl4造模后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药物血清制备,MTT法检测法各组血清对HSC不同时相增殖的影响,酶标仪波长为450 nm。结果:培养24h,各组HSC增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培养48,72h,高、中、低剂量药物组HSCA值(0.47&;#177;0.02,0.55&;#177;0.07:0.46&;#177;0.02,0.58&;#177;0.08;0.51&;#177;0.03,0.69&;#177;0.07)与模型组(0.66&;#177;0.05和0.96&;#177;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高、中剂量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不同剂量的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作用48,72h后均能降低或抑制HSC的增殖,尤以高、中剂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继发期关节局部肿胀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6组:正常组、模型早期组、逆灸早期组、模型继发组、逆灸继发组和逆灸正常组各8只。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模型继发组: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逆灸正常组:正常大鼠进行艾灸,灸结束后取材。采用放射免疫、鼠足容积测量法,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足肿胀率及血清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足肿胀率:模型组和逆灸组右足早期肿胀率均高于正常组(2.128±0.262)%,(1.301±0.250)%,(0.011±0.018)%,F=26.001,P<0.01,且逆灸组肿胀较正常组明显减轻(P<0.05);模型组和逆灸组右足继发期肿胀率均高于正常组(1.736±0.165)%,(1.156±0.230)%,(0.009±0.018)%,P<0.01,且逆灸  相似文献   
138.
异丙酚由于有明显的循环抑制作用而限制了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1] 。本院观察了异丙酚用于ASD或VSD先心患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的围麻醉期循环功能的变化、用药剂量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患儿 33例 ,年龄 3~ 13岁 ,体重 2 1 93±4 0 7kg ,其中ASD 8例 ,VSD 2 5例。术前心功能Ⅰ级 13例 ,Ⅱ级 2 0例。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 2 5~ 3 5mg/kg、芬太尼5 μg/kg、潘库溴铵 0 1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除了肌松药外采用微量泵以 4mg·kg-1·…  相似文献   
139.
活血化瘀方药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光镜及组织化学的实验观察曹献英*贲长恩于世瀛杨美娟赵丽云赵福建姜学连(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内蒙古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本实验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损伤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用猪血清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应用柴胡...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继发期关节局部肿胀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6组:正常组、模型早期组、逆灸早期组、模型继发组、逆灸继发组和逆灸正常组各8只。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模型继发组: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逆灸正常组:正常大鼠进行艾灸,灸结束后取材。采用放射免疫、鼠足容积测量法,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足肿胀率及血清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足肿胀率:模型组和逆灸组右足早期肿胀率均高于正常组[(2.128&;#177;0.262)%,(1.301&;#177;0.250)%,(0.011&;#177;0.018)%,F=26.001,P&;lt;0.01],且逆灸组肿胀较正常组明显减轻(P&;lt;0.05);模型组和逆灸组右足继发期肿胀率均高于正常组[(1.736&;#177;0.165)%,(1.156&;#177;0.230)%,(0.009&;#177;0.018)%,P&;lt;0.01],且逆灸组肿胀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lt;0.05)。②白细胞介素1β:模型早期和继发组的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0.358&;#177;0.047),(0.281&;#177;0.012),(0.200&;#177;0.204)μg/L,P&;lt;0.01],逆灸早期组其升高趋势有所缓解[(0.295&;#177;0.018)μg/L],逆灸继发组已接近正常[(0.245&;#177;0.021)μg/L,P&;gt;0.05]。③肿瘤坏死因子α:模型早期和继发组、逆灸早期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0.950&;#177;0.139),(0.844&;#177;0.163),(0.832&;#177;0.145),(0.573&;#177;0.096)μg/L,P&;lt;0.01],逆灸继发组较模型继发组明显降低[(0.714&;#177;0.066)μg/L,P&;lt;0.05]。结论:逆灸具有减轻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继发期足肿胀率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逆灸调节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