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赵中甫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81-1982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的疗效和基本原则.方法 113例脑出血患者根据CT显示出血量的不同,行小骨窗手术83例,骨瓣开颅30例,均在发病6 h内采取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方法清除壳核区的血肿.结果 术后24~28 h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0%者65例,90.0%~60.0%33例,<60.0%15例.随访6~12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生存103例,随访恢复良好46例,占40.7%;中残者31例,占27.4%;重残者20例,占17.7%;植物生存6例,占5.3%;死亡10例,病死率8.9%;其中,在96例清醒患者中,有60例无感觉性失语,占清醒患者的62.5%,28例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占29.2%,8例完全性感觉性失语,占8.3%.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血管、神经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损失,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VS)的危险因素,为防治SAH后CVS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CVS将患者分为SAH组(n=50)和SAH+CVS组(n=46),分析SAH患者发生CVS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意识障碍、吸烟、高血压、白细胞计数、血钙水平与SAH患者发生CVS有关(P<0.05),而性别、饮酒、高血糖与SAH患者发生CVS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Fisher分级Ⅳ级、Hunt-Hess分级>Ⅲ级、意识障碍、高血压、白细胞计数>15×109 L-1、血钙<2.2 mmol·L-1为SAH患者发生C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AH后CVS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年龄较大、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高、意识障碍、高血压、白细胞计数高、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第Ⅶ、Ⅷ脑神经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充分打开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术后疼痛立即完全消失91例,术后1~3 d疼痛完全消失4例.听力下降1例,面部轻瘫1例,随访均好转.结论 术中打开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应注意避免刺...  相似文献   
15.
严重脑外伤可发生自身性代谢平衡紊乱 ,能量消耗率增加 ,蛋白质分解率加快〔1,2〕。脑外伤后机体常选择性地利用蛋白质供能 ,约 2 5 %的能耗来自蛋白质〔2〕,导致自身蛋白质分解加剧 ,其结果将严重影响组织修复、创口愈合及降低免疫功能 ,以致感染难以控制 ,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全肠外营养支持 (TPN)虽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但对外伤后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则无改善作用〔3〕。 1,6 二磷酸果糖 (FDP)被认为是一种供能底物和能量合成的促进剂 ,同时能减轻组织损伤和保护脏器功能。为此 ,本文对严重脑外伤病人进行TPN的…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74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的连续133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可顺利或较顺利的分开小脑水平裂外侧部和小脑桥脑裂上支,岩静脉均得到妥善处理,128例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5例可疑血管压迫,均行个体化围套式减压,术后立即止痛129例,术后3~5天止痛3例,1例疼痛减轻约50%。无死亡,1例听力下降,1例面部轻瘫,11例出现口唇疱疹,8例患侧面部轻微麻木。1例(0.75%)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避免传统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处显露不良的缺陷,提高有效率,减少听力下降、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某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87例,将行开颅动脉夹闭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血管内微创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入院后均采取相关的对症治疗措施,之后执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的MRS评分对比,差异十分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3.85%、14.2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17.1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血管内微创手术治疗,其术后的MRS评分、血管痉挛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对肿瘤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学说"[1-2],认为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在肿瘤组织中存在数量极少的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潜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充当着干细胞的角色,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其余大多数细胞为肿瘤干细胞的分化细胞,不具有成瘤能力,经过短暂的分化,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