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影响申黎艳邵一兵王丽荣赵东明王旭1995~1996年,我们检测了26例充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的神经内分泌变化,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  相似文献   
72.
73.
①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PCR技术测定 146例高血压病人的ACE基因型 ,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 ,记录高血压病程 ,并行心脏彩超检查 ,计算左室质量指数。③结果  75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中 ,DD基因型频率为2 9% ,ID型为 3 9% ,II型为 3 2 % ;而 71例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病人中 ,DD型为 13 % ,ID型为 46% ,II型为 4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DD基因型频率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病人 ( χ2 =6.0 2 ,P <0 .0 5 )。④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与ACE基因型有关 ,DD基因型高血压病人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4.
电磁场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即刻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细胞受刺激后即刻早期基因在细胞核内快速表达,其编码的核蛋白作为反式作用因子,通过激活某些基因的转录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目的:观察电磁场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fos、c-myc和c-jun即刻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电刺激干预的体外细胞学观察,于2006-10/2007-01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6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电磁场发生器由海军工程大学电机系设计制造.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按2×103个/孔接种,每孔均加入200 μ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分为2组,对照组细胞置于普通培养箱中培养3 d,暴磁组在培养箱中安装电磁场发生器,频率50 Hz、强度1 mT的正弦波,每次刺激30 min,间隔11.5 h,2次/d,共刺激5 d.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检测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结果:电磁场刺激3 d后,暴磁组MTT产物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电磁场刺激5 d后,暴磁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暴磁组c-fos和c-myc基因表达均有不同水平的上调(P < 0.01),c-jun基因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磁场刺激可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fos和c-myc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该途径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周期性机械牵张应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6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建立体外细胞周期性机械牵张力学装置,并利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基膜的力学分布。②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取第3~6代细胞接种于弹性硅胶膜培养板,分组:实验组细胞接受力学装置1.0Hz的频率,不同大小的应力(3%,6%,9%,12%,18%)、不同时间(12,24,36,48,60,72h)的机械信号刺激,对照组细胞不受力学信号刺激,其他培养条件与实验组一致。④细胞行力学干预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行细胞形态、排列,分别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和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结果:①自行建立的力学装置性能稳定,细胞接种硅胶6孔板后12~24h贴壁,贴壁良好,24h后细胞覆盖率约达70%,无细菌污染现象,可以用于应力刺激体外细胞效应的实验研究。②应力干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h后,细胞形态稍变细长,轮廓鲜明,并沿受力环切线方向规则排列,干预24h变化更明显。③通过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发现适当大小的力学刺激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促细胞增殖作用,增殖指数增大,其中12%的应力作用最明显,其增殖指数约为对照组的1.86倍;过强的机械应力(18%)对细胞不具有促增殖效应,并可能存在毒性作用;早期力学干预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干预时间过长(48h以后)反而表现为抑制生长趋势。结论:适当的周期性牵张应力可以提高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6.
背景:已证实电磁场可通过cAMP-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系统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但同样作为第二信使的Ca2+相关作用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对电磁场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推断Ca2+在此过程中的内流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电刺激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04/06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4~5周龄SD大鼠6只,维拉帕米为Sigma公司产品,Helmholtz线圈式磁场发生器由海军工程大学电机系设计制造。 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生长良好的第4代细胞,调节密度至1×107 L-1,将其分种于4块96孔板内,200μL/孔。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暴磁组接种第2天将细胞放于置有Helmholtz线圈式磁场发生器的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细胞培养箱中进行暴磁,磁场强度0.8 mT,频率50 Hz,每次暴磁30 min,间隔12 h,共6次;维拉帕米组加入20 μmol/L维拉帕米;联合组加入20 μmol/L维拉帕米后进行暴磁。 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向成骨细胞分化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改良Gomori氏钙钴法染色定性观察。 结果:暴磁3 d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暴磁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 < 0.01),加入维拉帕米进行药物干预后这种促细胞增殖效应消失。未经暴磁的正常对照组、维拉帕米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基本相似,均明显高于其余2组(P < 0.01);联合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高于暴磁组(P < 0.01)。碱性磷酸酶染色定性分析结果与上述数据基本一致。 结论:在50 Hz、0.8 mT电磁场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a2+内流发生变化,且该变化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过程中产生部分抑制作用,在促其增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精神病科医护人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现介绍我院精神病科心理护理体会: 1 创造良好环境,使病人消除孤独和寂寞感 许多病人是在思维紊乱的情况下进入精  相似文献   
78.
79.
鱼罐头中重金属残留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每年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进入各海域,有毒重金属物质在水生生物体中经富集作用而蓄积,达到一定浓度,使本来为人们提供丰富蛋白的鱼类成为可能浓缩毒物的载体,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对海洋经济鱼类的重金属残留量的研究调查已有报道,但对市售的鱼类罐头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则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80.
赵东明  朱春燕 《陕西中医》1991,12(9):421-421
运用滞针术取神门透灵道、内关、足三里穴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38例,总有效率97.37%,体现了针术中“行针最为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