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儿外伤性缺血性脑卒中这一概念是基于头部CT问世后,综合我们收集的1980年7月~1992年8月的22例外伤后急性偏瘫患儿,就有关资料作进一步评价所得出的新概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42例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急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40 % ,笔者采用美国标准脑外伤骨瓣开颅[1 ] 、扩大硬膜腔减张缝合术式治疗 42例急性广泛硬膜下血肿 ,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42例中男 2 7例 ,女15例 ;年龄 3~ 72岁 ,平均 35 .2岁。车祸伤 37例 ,跌伤 2例 ,打击伤 3例。伤后 2~ 43h入院 ,平均为 8h。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5分 13例 ,6~ 8分 18例 ,9~ 15分 11例。双侧瞳孔散大 6例 ,单侧散大 13例 ,针尖样改变 2例。一侧病理征阳性 16例 ,双侧阳性 11例 ,去脑强直 5例。3.CT表现 :全组患者入院时…  相似文献   
13.
多孔离体颅骨瓣+骨多肽原位修复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方法 采用离体颅骨瓣二期原位修复颅骨缺损 4 5例 ,共 4 8处 ,其中多孔离体颅骨瓣 +骨多肽生长素 (简称实验组 ) 2 6处 ,多孔离体颅骨瓣 (简称对照组 ) 2 2处 ,通过术后各阶段影像学检查 ,对术后并发症、骨瓣骨质吸收及骨再生情况对照研究 1~ 2年。结果 骨瓣部位无松动感 ,外观完美 ,实验组无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局部少量积液 1例、软组织感染 1例 ,P >0 .0 5 ,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影像学检查示骨瓣成活 ,接合处对合良好 ,缝隙渐消失 ,可见骨痂形成 ,实验组骨瓣密度均正常 ,对照组中 5处骨瓣可见中央部密度降低 ,有部分骨质吸收现象 ,连续性较正 χ2 =4 .38,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多孔离体颅骨瓣+骨多肽生长素原位修复颅骨缺损操作简单 ,创伤性小 ,外观完美 ,骨瓣存活 ,达到骨性愈合 ,符合解剖生理 ,是自体颅骨瓣原位修复较理想方法 ,适应于各阶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的临床、CT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半球脑肿胀 (HBS)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 36例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表现、CT特点及手术治疗结果。  结果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多见于交通事故伤 ,临床多表现为外伤后持续昏迷及明显的颅高压。CT表现以中线移位程度与血肿厚度不成比例为其特点。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 33 3%。  结论 手术治疗是降低该类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预后决定于脑肿胀程度、血肿类型、能否早期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半球脑肿胀(HBS)伴颅内血肿多见于成人患者,临床上发展迅速,易导致难以控制的颅高压及脑疝形成,多有神经定位征,预后较差。CT表现除可见颅内血肿(血肿量一般在40ml以下)与同侧侧脑室、Ⅲ脑室、基底池受压变窄或闭塞外,以中线移位程度与血肿厚度不成比例为其特点。治疗上除手术减压外,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甘露醇、早期正确的过度换气、通畅的硬膜下引流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中线移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预后决定于肿胀的程度和血肿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重型脑损伤后去大骨瓣减压组(DC组)和非去大骨瓣减压组(NDC组)S-100B的表达变化。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假手术组(SH组)、NDC组和DC组在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的表达。结果 DC组与NDC组S-100B表达呈现双峰趋势,第1个峰值出现在伤后6 h,第2个峰值出现在伤后72 h,NDC组第2峰较高,DC组第2峰较低;NDC组在120 h及168 h S100B表达水平仍较高;NDC组在每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DC组,48、72、120和168 h 4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能够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外伤后大脑半球脑肿胀(Acute post-traumat-ic brain hemispheric swelling,HBS)手术治疗价值仍有争论。作者从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对48例HBS通过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采用去大骨瓣扩大硬膜腔减张缝合颞肌下减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HBS的诊断及分型参照Lobato等制订的标准。本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9~64岁之间,平均为31.4岁。致伤原因:车祸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72例中,44例并发脑梗死,128例无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疝、弥漫性脑肿胀、失血性休克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有脑疝、弥漫性脑肿胀、失血性休克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应注意防止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修复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方法 对38处颅骨缺损分别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简称组Ⅰ)/或多孔离体颅骨瓣 骨多肽生长素(简称组Ⅱ)原位修复颅骨缺损。结果 修复颅骨缺损:35处,术后随访3月~2年,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触压骨瓣部位无活动感,硬度正常,外观完美,经X线及头颅CT检查,组Ⅰ中4例可见骨瓣中央密度降低,有部分吸收现象,余病例骨瓣对合良好,接合处骨缝渐消失,可见骨痂形成,骨瓣密度正常。结论 多孔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简化手术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创伤性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与隐性脊柱裂等常见特征的关系,揭示隐性脊柱裂等常见特征对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例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病例,表现为隐性脊柱裂12例,以疼痛为最初表现11例,伴发皮肤特征高达15例,隐性脊柱裂的伴随形式包括脊髓分裂畸形(6例)、脂肪瘤(6例)、脊髓牵系综合征(4例)和脊髓空洞症(2例)。结论 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与隐性脊柱裂等常见特征有很高的伴随发病率,在伴随有隐性脊柱裂等常见特征的患者中应考虑有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