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974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32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椎板切除物,最后植入双条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较常规手术无显著差别.28例获得手术后的3个月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2.8~6.7mm,平均高度4.2mm,术后椎间高度11.8~14.3mm,平均12.6mm.在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10.8~13.2mm,平均11.6mm.椎间孔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27例显示椎间隙的活动度小于2°,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1例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最终缓解.结论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满足充分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骨性融合治疗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2.
腰椎管狭窄常合并椎间盘突出较常见。根据临床特点将本组68例分为三种类型:(1)间歇性跛行型21例;(2)根性疼痛型42例;(3)间歇跛行-根性疼痛型5例。全部施行手术治疗,随访58例,平均访程22个月。优41例,良14例,无变化3例。本文对腰椎管狭窄与椎间盘并存者之病理、临床特征及诊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颈部疼痛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部疼痛大多是非特异性的,只有明确导致颈部疼痛的相关因素,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本文就颈部疼痛的流行病学特点、评估方法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4.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lumbar facet joint osteoarthritis,或lumbar zygapophyseal joint osteo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关节突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常被外科医师忽略.  相似文献   
65.
颈部及背部疼痛是患者到脊柱外科门诊就医的常见原因,很多疾病可以导致颈部、肩胛带和上肢的疼痛,所以此类患者有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肩部疼痛、肩袖疾病或肩周炎患者也常伴有颈痛。正确的诊断有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于患有多种疾病者,需要明确主要的病变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在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各20例脊柱侧弯矩形主患者分别采用输自身回收血液和输异体库血的方法。而使患者术后HCT≥30,Hb≥10g/L,并观察输血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采用血液回收组可以明显减少异体库血的需要量,而且可避免输异体血时发生的过敏反应,结论:血液回收在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输血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对骨折患者的输血量进行预测,指导临床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救治,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研究5年间我院收治的9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年龄40.7岁)输血量、ISS评分、伴发损伤、住院时间、死亡率等与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结果:3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ISS、死亡率等,各组之间具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患者平均输血量为912ml,其中C组平均输血2200ml。ISS评分平均为18.4,其中C组为28.7。死亡率平均为5.2%,C组平均为19.0%。并且骨折的3组分类的伴发损伤之间也有统计学上差别。结论:Tile骨折分类方法能对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伴发胸腹部损伤的机会和ISS评分也增加。  相似文献   
68.
下腰椎手术失败原因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连顺  李家顺 《上海医学》1991,14(4):190-192
  相似文献   
69.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 ,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 2 10 0 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 (C1组、C2组 )。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 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 ,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rhBMP 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 ;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相似文献   
70.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已成为颈椎退变性等疾病的标准术式,但术后仍存在颈前柱失高和生理曲度丢失的问题,不管采用内固定与否。而恢复颈前柱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是临床判定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标准之一。颈前路术后前柱失高的原因很多,与植骨块的吸收压缩、椎体终板的处理、植入物及骨移植材料、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的采用与否等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