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974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不稳定型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附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共56例。参照Aebi及White等人的手术适应证,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或不伴椎间盘损伤者,行后路施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稳定性评分大于8分的前后柱损伤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损伤节段Cobb角及水平移位来评价复位情况,采用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2.3分,术后3.1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8°,术后为1.5°,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3.5mm减小到0.5mm。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地活动等优点,手术病例及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脊髓功能的神经学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颈椎病脊髓功能的客观评定,有助于病因探讨、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便于交流和研究。国内外用于颈椎病脊髓功能评定的方法很多,本文就其神经学方面的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转移性骨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统计48例颈椎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切除方式、KPS评分、内脏转移情况,骨转移情况,肿瘤类型及术后放疗,化疗情况,并应用Cox模型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1.67%、38.32%、11.27%,KPS评分≥80、肿瘤生长缓慢,无内脏转移,无骨转移,行广泛切除术,术后行化疗和放疗患者的生存期均明显延长(P<0.01)。结论:Cox模型分析表明,肿瘤类型,术后化疗,内脏转移情况,术后放疗,术前KPS评分和骨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决定具体的治疗方式,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该文作者报道一种前路自枢椎经两侧寰枢关节至枕骨髁螺钉内固定的枕颈融合技术,并与传统的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技术进行生物力学比较研究。具体方法是:采用6具新鲜成人完整标本,将枢椎齿突予以切除造成枕寰枢不稳,分别采用后路钢丝结扎、后路C1/C2经关节螺钉加钢板内固定和前路枢椎至枕骨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枕颈融合,每组各2具标本。运用光电测定系统对三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主要检测各运动节段(Oc~C1、Cl~2)之间的运动范围(ROM)和中立区(NZ)的运动参数。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屈曲和伸展运动时,后路经关节螺钉加钢板内固定具有最大的力学稳定性,优于后路钢丝结扎和前路枢椎一枕骨螺钉技术。在侧屈和旋转运动时,前路枢椎一枕骨螺钉技术与后路经关节螺钉加钢板内固定技术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无显著差异,均优于后路钢丝结扎技术。该文作者认为,前路枢椎一枕骨螺钉技术在枕颈融合时,可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其技术设计简单,符合微创原则,尤其适用于后路枕颈融合失败后的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腰背痛原因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200名老年腰背疼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证实最常见的原因为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疾患和转移性肿瘤。作者还提出脊柱畸形及继发性姿势改变也是引起老年人腰背疼痛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情况。[方法]在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对其中获得5a以上随访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下腰痛JOA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79.8%的患者残留下腰痛,其中14.3%患者存在严重的下腰痛(JOA 1),75%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在35岁以下;(2)1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12例为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为腰椎不稳,13例患者中主要是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结论]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在年轻患者首次手术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后膈肌的病理学变化及膈肌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的特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术后第1~6个月各组样本取颈后正中切口,切除C3全椎板充分显露颈髓并于C3、4水平锐性横断。证实胫前肌MEP完全消失后,于两侧腋前线肋下缘作切口,显露该处膈肌腹腔侧。直视下将同心针电极于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垂直胸壁插入膈肌肋部,监测其MEP的变化。然后完整取出膈肌,于电子天平称重。并于右侧腋前线顺膈肌肌纤维方向切取2 mm宽肌条行HE染色。分析膈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结果]神经移位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鼠膈肌MEP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6个月组MEP波幅为(6.35±0.51)mV,潜伏期为(3.41±0.36)m s。同时,膈肌逐渐饱满,肌重逐渐恢复,6个月为正常对照组的(97.23±4.07)%。肌纤维截面积也逐渐增大,6个月组达(1 741±439)μm2为正常对照组(1 809±461)μm2的(98.28±3.65)%。6个月组的各数据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电生理及病理学来看副神经可作为运动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人的颈椎关节突关节透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表达的作用,旨在阐明颈椎退行性变的相关发生机理。方法 应用逆转录方法PCR及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作用传代培养人的透明软骨细胞MMP-13mRNA的含量。另外3种不同浓度分别与10ng/ml IL-1β组成联合作用组,共计6个实验组及1个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透明软骨细胞仅见MMP-13mRNA扩增产物,实验组TGF-β1、10和100ng/ml作用12h后,MMP-13mRNA表达逐渐增强;而联合作用组中,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MMP-13mRNA表达逐渐降低,并且各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TGF-β可按剂量依赖方式调节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细胞MMP-13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和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157例伴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腰椎疾患患者分为单纯腰椎疾患组(82例,A组)和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组(75例,B组),治疗前填写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表(IIEF-5)、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同时行球海绵体肌反射(BCR)、坐骨海绵体肌反射(ICR)、阴茎背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潜伏期、波幅的检测.A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B组患者经临床分为早、中、晚期后再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组除了手术治疗外,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后再次采用IIEF-5和BCR、ICR、SSEP检测,并与治疗前进行统计比较.结果:A组患者性功能障碍主要为轻度勃起功能障碍(ED),而B组患者主要为重度ED.A组患者BCR、ICR、SSEP检测结果同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IIEF-5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B组患者中,轻度ED患者潜伏期较正常值和A组延长(P<0.05),中度ED和重度ED患者潜伏期延长更加明显(P<0.05);处于临床早期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组性功能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但是处于临床中、晚期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单纯腰椎疾患及临床早期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主要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中晚期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以神经功能损伤为主.心理治疗能够改善单纯腰椎疾患及临床早期马尾综合征患者的性功能,对处于临床中、晚期的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下颈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23例下颈椎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患者23例,其中前路手术12例,后路9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均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评估了病史、影像学、神经功能(Nurick分级)等.[结果]平均随访2.6 a,Nurick分级,除2例仍为V级外,余21例均提高了Ⅰ~Ⅱ级.14例颈前路融合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患者术后残留有取骨区不适.[结论]本组再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减压不彻底或未减压、忽视影像学检查、假关节、内植物并发症、后凸畸形及手术相邻节段的退变性疾病.再手术目的仍为充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