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病人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抑郁病人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对筛选出的社区老年抑郁病人62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干预结束后再随访3个月,采作老年抑郁量表(GD6)、健康调查问卷(SF-36)第2版调查病人6个月时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时,干预组病人GDS分数显著低于干预前,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个月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病人GDS分数与干预前3个月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GDS分数与对照组病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干预组病人在生活质量的情感职能(RE)、活力(VT)、心理功能(MH)、社会功能(SF)维度分数显著高于时照组病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8个维度分数均显著提高,与3个月时比较差异不明显;对照组病人6个月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活力(VT)、躯体疼痛(BP)及总体健康(GH)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干预前,与3个月时比较各维度分数差异较小。[结论]对社区老年抑郁病人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能长期地减轻病人的抑郁症状。提高其心理社会方面的生活质量,对病人进行持续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抑郁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上海某社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筛选出老年抑郁病人。并将符合研究要求的62名病人按社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1人,对干预组病人进行3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3个月时采用健康调查问卷第二版(SF-36V2)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情感职能(RE)、活力(VT)、心理功能(MH)及总体健康(GH)维度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的情感职能(RE)、活力(VT)、心理功能(MH)、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及总体健康(GH)6个维度的分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对照组干预后仅活力(VT)和躯体疼痛(BP)维度分数升高,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抑郁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对社区老年抑郁的三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精神病人及其家属对住院精神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施忠英  胡雁  贾守梅 《护理研究》2004,18(5):399-402
[目的 ]探讨在住院精神卫生服务中影响住院精神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住院精神卫生服务满意程度量表 (病人版本和家属版本 ) ,采用自评和了解病情相结合的方法 ,对 3 12例住院病人、2 49例病人家属进行调查。 [结果 ]病人最满意的是入院当时与医生的面谈时间以及对该医院病人信息的保密措施 ,最不满意的是住院期间与医生、护士的面谈频率 ;家属最满意的是入院当时医务人员对家属的倾听方式 ,不满意的是医务人员让其参与治疗护理过程的程度以及到达医院的方便程度 ;诊断、年龄、文化程度对病人满意度有影响。 [结论 ]病人和其家属的满意度表现有所不同 ,改善病人满意度的主要措施是医务人员应增加与住院精神病人的沟通 ,及时让病人了解有关治疗护理的信息并提供其所需的心理卫生服务 ;重视家属要求参与治疗护理的愿望 ,定期与病人家属联系 ,探讨治疗方案 ,并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服务等  相似文献   
14.
老年抑郁症的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也正在高速增长 ,已迈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此外 ,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 ,老年人不仅关注自己是否患病 ,更关心自己是否健康、健康的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高低 ,而老年抑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2 ]。为了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实现社会的健康老龄化 ,社会和医学界对老年抑郁症也愈来愈关注。1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 ,泛指存在于老年期 (≥ 60岁 )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15.
贾守梅 《现代护理》2007,13(9):2444-2446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为主要特征,患病率较高。心理社会干预是儿童多动症防治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行为干预、认知干预,家庭干预,及学校干预等,本文回顾了目前儿童多动症患者心理社会干预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干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护士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对社区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4名高龄居家老年人按照居住街道分为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0例)。干预组接受护士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健康问题排序及慢性病指导、心理护理、日常生活指导和居家安全宣教等个体化家访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卫生服务。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高龄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护士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能显著改善高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服务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正>老年人谵妄、痴呆和抑郁的护理策略3相关证据3.5抑郁患者的护理抑郁是一种从轻到重的综合征,由情感、认知、躯体及生理上的表现组成。老年人是抑郁的危险人群,社区老人的抑郁症状(需要临床处理)发生率为10%~15%,长期护理机构里老人抑郁的发病率更高,老年抑郁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2]。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与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I)父母问卷攻击行为分量表、父母行为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1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根据CBCI量表攻击分量表,12.9%(95%CI:11.0~15.0)的学龄前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其中男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3.7%(93/680),女童为11.9%(66/55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行为(OR=2.396,95%CI:1.636~3.510),以及父母与祖父母对儿童不一致的管教态度(OR=1.867,95%CI:1.287~2.710)更能引起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相对于无睡眠困难者,经常存在入睡困难(OR=3.415,95%CI:1.901~6.135)或有时存在入睡困难(OR=2.147,95%CI:1.256~ 3.671)的儿童也具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此外,儿童看电视时间少于1 h/d(OR=0.252,95%CI:0.136~0.467)、父亲年龄大(OR=0.703,95%CI:0.503~0.983),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OR=0.617,95%CI:0.399~0.955)是其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家庭中应注重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以及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减少或预防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80岁以上社区居家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上海市390名80岁以上居家高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居家高龄老年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等得分依次为44.60分±11.02分、48.15分±10.32分、55.85分±9.85分、42.34分±11.15分,各领域均显著低于常模水平(P<0.01)。性别、居住方式、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患慢性疾病种数和每天服药种数是影响社区居家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在生活质量的不同领域对高龄老年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社区居家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整体较差,应引起社会及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身体与心理伤害的行为活动[1]。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儿童早期就已经出现,并在整个学前期迅速增多[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稳定性很高,对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严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