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8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有限元分析在脊柱生物力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近年来有限元方法应用于脊柱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新进展,并讨论了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意义,提出了建立有限元模型的一些思路,有限元分析作为一个理论性方法,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真实,可靠地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并为疗效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大鼠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老化对基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大鼠肋软骨细胞(RC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老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及其相关基因的变化,为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和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建立实验基础。方法显微解剖出大鼠软骨,酶消化法获得分散的单个RCC。观察单层培养的不同代数RCC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代数RCC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RT-PCR从mRNA水平分析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蛋白聚糖酶-1、2(Aggrecanse-1,2)基因表达量。结果本实验分离的RCC呈多角形或圆形,第4代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第1代到第3代细胞蛋白聚糖逐渐减少,第4代明显下降;Ⅱ型胶原(Collagen)含量随着细胞的老化逐渐减少;Aggrecanse-1前3代无明显变化,第4代明显上升,而Aggrecanse-2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前3代RCC保持了在体软骨细胞的表型,是研究软骨细胞生物活性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73.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清中TNF-α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SANF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 4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等分为 2组。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0 .3 2mg·kg-1·d-1) 8周 ,分别在第 6周、第 8周各处死每组动物 2只 ,8周后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两组动物血清中TNF α水平。结果 :造模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 (P <0 .0 0 1)。结论 :TNF α的升高可能是SANFH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
本文报告59例患者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依据尺、桡骨的解剖特点,提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手术方法、步骤及适应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此方法已经临床验证有较好的疗效、它具有操作简便、疗程短、病人痛苦少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5.
椎管内脂肪瘤发生率较低,椎管内脂肪瘤占椎管内肿瘤的比例国内文献报道不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1%[1],该病可单独存在或与脊髓、脊柱畸形并发[2]。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脊柱神经闭合时包含了一些移位的脂肪组织[3],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多在腰骶段,其次为胸段、颈段。腰骶段脂肪瘤常合并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拴系综合征等先天性异常。按照传统椎管内影像定位方法[4],分为髓内脂肪瘤、髓外硬膜下脂肪瘤、硬膜外脂肪瘤。完全位于髓内的脂肪瘤比较罕见[5]。  相似文献   
76.
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后果严重。对SCI的治疗方法虽很多,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SCI的药物治疗开始于20世纪初,但真正进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它促进了SCI的恢复。明确的治疗SCI的药物有: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神经节苷酯(ganglioside,GM-1)、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氧化剂及钙通道拮抗剂等。现将国内外近期药物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7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是否使用横杆以及内固定取出时间对椎弓根螺钉断裂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2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9.9个月,大多(19/22)在取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发生率:爆裂型骨折患者(13/76)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6/132)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65)(P〈0.01);椎间植骨组(1/25)和后外侧植骨组(7/110)显著低于未植骨组(7/70)(P〈O.05);未使用横杆组(8/49)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14/224)(P〈O.05);术后12个月以上取出内固定组(9/97)高于6~12个月取出内固定组(6/169)(P〈O.05)。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植骨融合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杆、内置物取出过迟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有效植骨融合、合理使用横杆以及及时取出内固定可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  相似文献   
78.
聚合酶链反应早期诊断结核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诊断结核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结核性关节炎与20例非结核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分别应用酸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 42例结核性关节积液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镜检法19.0%,培养法38.1%,PCR法66.7%,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P〈0.01)。20例非结核性关节积液抗酸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CR阳性率10%。结论 PCR技术检测关节积液中的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和高效等优点。对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抑肽酶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抑肽酶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月龄国产大耳白兔39只,随机分为A组(15只)、B组(15只)和C组(9只).A、B组动物于左肾动脉下用主动脉环扎器环扎腹主动脉,缺血60min后开放,再灌注24h.A组于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抑肽酶3×107IU/kg,继而用Graseby 3500微量泵持续注入抑肽酶1×107IU/(kg·h)至处死动物时;B组用生理盐水代替A组的抑肽酶,其余同A组;C组只暴露不夹闭腹主动脉,不给药.A、B组缺血前,缺血5、10、20、60min及再灌注后8h、24h,C组相应时间点,测定各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A、B组缺血前,缺血再灌注后8h、24h,C组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L2~L4脊髓行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测定,取L3~L4脊髓灰质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神经无形态变化.结果:A、B两组缺血5min时CSEP的P1波和N1波潜伏期较缺血前延长、波幅降低(P<0.05),缺血20min时两波潜伏期及波幅消失,缺血冉灌注后8h两波潜伏期及波幅有所恢复,但较缺血前及缺血后5min、10min时明显延长和降低(P<0.01),缺血再灌注后24h两波潜伏期及波幅较前面各时间点延长和降低(P<0.01);缺血再灌注后8h、24h,A组较B组P1波和N1波潜伏期短、波峰高(P<0.05),而C组较A、B组潜伏期短、波峰高(P<0.01).A、B两组NO、总NOS及诱导型NOS(iNOS)在缺血再灌注后8h明显升高,24h时更高(P<0.05),在缺血再灌注后8h、24h时A组的NO、总NOS及iNOS较B组低(P<0.01).各时间点C组P1波和N1波潜伏期及波幅不变,NO、总NOS及iNOS量均不变(P>0.05).A、B组脊髓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均有损伤,但在再灌注后8h、24h时A组神经元损伤程度均较B组为轻:C组神经元正常.结论:抑肽酶预处理可以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早期的CSEP,减少NO含量,从而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家犬腰骶部神经结构与人类马尾的异同点,建立与人类马尾受压类似的动物模型,研究其病理变化。方法:废弃家犬4只经颈静脉加压灌注后,自后侧入路剖开腰骶椎管,测量椎管的直径及硬膜外间隙,观察马尾神经的组成及走行。2只家犬麻醉后自L6椎板潜行置入水囊,关闭注水,用诱发电位和MR检测。结果:犬的腰椎共有7节,椎管在L6水平横径为1.4~1.6 cm,前后径1.2~1.4 cm,硬膜外间隙约0.2 cm,共计5对神经根围绕在终丝斜向外下形成马尾。脊髓圆锥下端平L6水平。在L5,6椎板下,硬膜外间隙置入硅胶水囊后,在未注水加压时,犬的行为学及诱发电位均无改变;逐渐注水后随着压力的上升,行为学及诱发电位均有相应的改变。MR可以显示相对应的水囊所占椎管的容积。结论:家犬马尾与人类的相似,硅胶水囊置入和注水法,重复性好,动物生存率高,可以成功建立马尾慢性压迫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