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8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目的:总结中医正骨手法加撬拔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之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拔伸牵引、摇摆碰触加撬拔复位;对照组撬拔后从两侧挤压复位。结果:两组病例均随访12~15个月,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Bolher角术前与术后角度差值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跟骨轴位角术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跟骨撬拔复位中利用中医正骨手法技巧可以提高复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32.
外科动物手术学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发展重要的基础和支撑条件,本文总结了一系列外科动物手术教学改革措施及实习考核办法,旨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其临床外科实践能力,以促进外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33.
Romosozumab是一种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药物,在生物体内与骨硬化蛋白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骨量形成,同时减少骨吸收,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是一种全新类型的治疗骨质疏松药物。适应症主要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和具有高骨折倾向的老年男性患者,初步临床试验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本文将对Romosozumab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4.
目的:观察并比较微创通道辅助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术(ACCF)与常规开放ACCF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微创通道辅助下ACCF手术治疗者32例,常规开放ACCF手术者2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等一般指标;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及NDI指数评估并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通道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常规开放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通道组和常规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指数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VAS评分、JOA评分及ND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通道组在随访期间内未见并发症,常规手术组有4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通道辅助下ACCF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35.
目的建立活体犬上颈椎融合模型并观察术后3个月C_(2-3)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方法将成年雄性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行寰枢椎融合术,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并获取C_(2-3)椎间盘,行HE染色观察椎间盘纤维环的形态,并进行评分。行椎间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Ⅰ型胶原蛋白。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将荧光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进行光密度测量,获得每个椎间盘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上述两组椎间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C_(2-3)椎间盘纤维环排列散乱,对照组C_(2-3)椎间盘纤维环排列整齐,两组椎间盘平均评分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0.5,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05,P0.05)。实验组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光密度值为(391 052.98±18 869.81),较对照组的光密度值(312 945.42±22 400.47)显著升高(t=6.532,P0.001)。结论上颈椎融合能加速C_(2-3)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336.
鼻嗅组织移植对损伤脊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嗅固有层组织移植于脊髓损伤模型,评价其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性与方法。方法成鼠胸段脊髓横断后,分别置入4~6片嗅黏膜固有层组织与培养基,手术后6周进行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与电生理观察。结果嗅组织在异体脊髓内存活并与宿主组织融合,再生神经纤维穿越宿主-移植物界面进入移植区,细胞沿特定路线辐射,SEP示P1,N1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对照组未见再生轴突。结论嗅组织改变了宿主的再生环境并促进脊髓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337.
仿生人工寰齿关节的研制与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制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采集30例正常寰枢椎CT数据,用Mimcs 15.0软件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解剖数据设计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在10具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关节置换术,X-ray及CT检查关节及螺钉位置。结果寰椎侧块中点间距离为(32.53±1.38)mm,侧块中点处高度为(13.48±1.60)mm,椎动脉孔内侧缘间距离为(51.12±2.31)mm,侧块横韧带结节间宽度为(16.23±1.01)mm,前结节至齿状突后缘间距离(18.48±1.77)mm;枢椎:齿状突高度(14.82±1.81)mm,基底部横径(9.53±0.65)mm,前后径(10.91±0.91)mm,椎体高度(19.33±1.77)mm,椎体宽度为(18.19±1.59)mm。人工关节由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及螺钉组成;钢板与骨质贴合好,脊髓未受压,螺钉方向准确;关节置换后寰枢椎的屈伸、侧屈及旋转功能得以保留。结论依据解剖学数据设计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匹配性好;寰枢椎在关节置换后不仅能够维持稳定性,还能够保留各方向活动;此关节具有临床置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8.
目的 :研制一种既能重建腰椎椎体高度又能保留相应椎间隙运动功能的山羊可动腰椎复合体并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测试,从而为人工腰椎假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体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26个新鲜山羊腰椎标本行薄层CT检查以排除存在脊柱畸形、骨折的标本,其中2个标本因椎体骨折被排除,24个标本纳入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山羊腰椎拟手术区解剖参数进行采集(对L4椎体及邻近的椎间盘进行解剖测量)以及可动假体模型优化设计,根据24个标本的腰椎解剖参数将假体大小设计成5种规格,并利用3D打印与机械加工技术将其制作而成。将24个标本随机分为生理、融合与非融合3组,每组8个,术前行骨密度检查。生理组标本不进行手术操作,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标本行L4椎体及邻近椎间盘部分切除,融合组标本置入钛笼、钛板,非融合组标本置入山羊腰椎复合体(假体置入在L4)。术后所有标本行影像学检查以判断假体位置及脊髓受压情况,然后对3组标本在4Nm的载荷下进行生物力学活动度测试以评估可动假体的活动度及稳定性。结果:3组标本骨密度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山羊L4椎体的前、中、后高分别为38.8±2.7mm、39.7±2.1mm、40.9±1.1mm;其上、中、下平面正中矢状径与正中冠状径分别为16.5±0.8mm、12.5±2.0mm、16.6±0.5mm与22.9±2.6mm、14.3±1.3mm、23.6±2.9mm;L3/4与L4/5椎间隙前、中、后高分别为4.9±1.0mm、3.0±0.5mm、1.9±1.0mm与5.0±0.4mm、3.6±0.9mm、2.4±0.9mm。山羊可动腰椎复合体由椎体部件与椎间盘部件构成,两者通过防脱球窝关节连接。术后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假体位置异常及脊髓受压。与融合组相比,非融合组标本能显著保留L3/4和L4/5的运动范围、降低L2/3的运动范围(P0.05);与生理组相比,非融合组各椎间隙的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据山羊腰椎解剖结构设计的山羊可动腰椎复合体不但可重建手术节段的椎体高度与稳定性,而且能保留相应节段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339.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109例多节段CSM患者依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前路组(n=38)、后路组(n=34)、联合入路组(n=37),比较3组治疗效果,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JOA评分、症状消失时间、膨胀回复率。结果联合入路组的临床优良率、随访JOA评分、症状消失时间、膨胀回复率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均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则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均0.05);前路组和后路组在临床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路组随访JOA评分、膨胀回复率优于后路组(P均0.05)。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CSM的有效方法;前入路手术减压效果更好,后入路手术风险小、费用少,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加压效果好、稳定性更强,但是需要有效控制手术时间,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建议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提高优良率和JOA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40.
目的:应用彻底清创、持续灌洗结合负压封闭吸引引流方法,探讨其治疗顽固性软组织及骨与关节感染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的61例顽固性软组织感染、骨髓炎以及关节感染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10~58岁,平均(35±12)岁。踝部溃疡并感染11例,开放性骨折并骨髓炎15例,骶尾部褥疮并感染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3例,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5例,皮肤撕脱伤后创面感染18例。病程2周~11个月,平均4个月。采用彻底清创加术后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全身抗生素使用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通过观察创面愈合速度和时间、真空封闭引流(VSD)敷料更换次数及有无复发等指标来评估疗效。结果:61例中,踝部溃疡并感染、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感染、股骨干骨折感染、骶尾部褥疮并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和皮肤撕脱伤术后感染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7、36、42、24、32、29、28d,更换VSD分别为1,2~4,3~5,1~3,2~4,2~3,1~3次。随访1年,除1例股骨干骨折感染患者复发伴外固定钉孔病理性骨折和1例胫腓骨骨折感染复发外,其余患者情况良好,未见有复发的迹象。结论:清创术后持续灌洗加负压封闭吸引引流能有效地促进顽固性软组织及骨与关节感染伤口的生长与愈合,并缩短感染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