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非缺血性动脉性阴茎异常勃起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2.
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治疗对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27只雌性大白兔据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实验组(18只)分别给予3、9、18和36Gy^32P液体球囊行内照射治疗,对照组(9只)灌注生理盐水。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镜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量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结果 对照组血管内膜明显增生,管腔变狭窄。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细胞凋亡增加,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6GY组血栓形成明显;3和9Gy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结论 ^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可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及改善血管重塑形。  相似文献   
63.
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滑肌细胞 (VSMC)的迁移是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形成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细胞外基质(ECM )的降解是VSMC迁移的前提条件。血管成形术后的VSMC的迁移 ,涉及到细胞外基质的破坏和再修复 ,即结缔组织修复维持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此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及缺失依赖于蛋白激酶及其抑制因子作用的程度。实验提示血管壁上存在两个系统 ,相互作用达到内环境的稳定 ,即纤溶酶原系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系统。在VSMC的迁移中作为主要角色———MMPs受到重点关注。本文将对血管成形术后 ,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与MMP…  相似文献   
64.
随着血管成形术的广泛开展,血管再狭窄一直是影响其长期疗效的主要原因。迄今为止,形成血管再狭窄的机制仍不清楚。就炎症反应在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抗炎药物防治血管再狭窄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利用Meta分析法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stent placement)不同手术方式对股胭动脉阻塞性疾病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搜索关于PTA及支架置入术对股胭动脉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以优势比(OR)及其双侧95%的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尺度,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7篇,累计病例为519例,共614个患肢,其中单纯行PTA的患肢为323个,PTA+Stent为291个。术后6月的原发性开通情况,Stent组优于PTA,OR=0.47(0.27~0.84,95%CI)(P〈0.05)。而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原发性开通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继发性开通情况,与Stent相比较,PTA似乎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OR=1.27(0.87~1.86,95%CI)(P〉0.05);OR=1.22(0.81—1.82,95%CI)(P〉0.05);OR=1.34(0.78~2,30.95%CI)(P〉0.05)。结论对于股胭动脉阻塞性疾病(≤10cm),支架置入术6个月内的原发性开通情况好于单纯PTA,但是对于远期疗效及继发性开通情况,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支架置入术较单纯PTA优越。  相似文献   
66.
再狭窄是影响血管成形术后长期疗效的主要原因。目前再狭窄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就纤溶系统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7.
1984年日本学者井上(Inoue)创用新型球囊导管成功地进行了经皮经静脉二尖瓣分离术(Percutaneous transvenous mitral commissurotomy)。1985年Lock等用一特制的类似于血管成形术的球囊导管分离二尖瓣也获成功。目前这一技  相似文献   
68.
我们遇到两同胞兄妹,在相距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先后在相同的解剖部位发生了骨肉瘤,均经X线及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例1,女性,15岁。因右膝损伤后肿痛两月,跛行一月。于1980年3月入院。体检:右大腿下端近膝部肿  相似文献   
69.
脑梗死潜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缺血脑组织动态病理改变,探索大鼠脑梗死潜在溶栓治疗时间窗。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辅以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缺血脑组织内神经元、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改变及白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动态(MCAO后10min-7d)观察和量化分析。结果 MCAO6h内,缺血脑组织表现为局灶性可逆性病理改变。MCAO12h出现不可逆性病理改变,病变累及整个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O<12h组与MCAO≥12h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t=3.329,P=0.0025)。结论 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潜在的最长溶栓治疗时间窗为6-12h。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成功地施行了1次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总动脉5例,锁骨下动脉3例,腹主动脉1例,肾动脉16例,共置入支架25次,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开放或扩张。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可有效的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