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75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18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由于发现了海绵体内平滑肌松弛是阴茎勃起的机理,推动了对阳萎的科研。这一发现导致了勃起生理概念的改变,静脉闭塞机制的存在,建立诊断和定量静脉闭塞功能不全的方法,认识频发的静脉源性阳萎,动脉成象技术的改进以及实用的药物治疗方法。血管造影在研究勃起功能和功能不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为充分评价其功能,常规血管造影的方法是不够的,需要新设备和技术。放射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胆胰术后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4例胆胰术后出血,分别采用明胶海绵条、钢圈、PVA颗粒进行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治疗。结果14例中发现16处病灶,进行了16次治疗。其中3次钢圈栓塞,6次PVA栓塞,2次明胶海绵栓塞,1次PVA 明胶海绵栓塞,4次血管加压素灌注。15次止血成功,1次因吻合口断裂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无效,止血成功率93.8%。结论胆胰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靶血管正确的选择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药物洗脱支架(DES)应用于临床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其可引起迟发性血栓的形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DES的应用未能有效提高血管阻塞性病变的预后。大量临床资料证实DES增加了晚期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开发新型腔内治疗技术,在预防再狭窄的同时也减少晚期血栓的发生。就支架术后再狭窄机制、DES抑制再狭窄的机制和潜在问题,以及再狭窄防治的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贺能树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2,(1)
作者对200例4~67岁淋巴肉芽肿病患者的骨骼进行了X线检查,51例(25.5%)骨骼损害,其中有主诉症状的58例中骨骼损害发现率为50%,无主诉症状的142例为17.6%。骨骼损害均见于淋巴肉芽肿病发病后的2~5年,故为继发性改变。受犯之骨骼从1至9块不等,其中以脊柱最多,其次为骨盆、胸骨、肋骨、四肢骨和颅骨。X线上骨骼改变多种多样,同造成骨损害的途径不同有关,有骨质破坏、骨内成骨、骨膜反应及骨旁淋巴肉芽肿接触侵蚀骨改变等。淋巴血源性者,病变多发,位于骨骼中心深部,为溶骨、硬化或两者兼有、骨膜反应及淋巴肉芽肿之对称性软组织改变。骨旁淋巴肉芽肿接触骨之改变,为骨骼边缘性侵蚀破坏或伴清晰的不对称软组织改变。若病变为血源和接触两者造成,则兼有上述两者的改变。 相似文献
46.
贺能树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2,(1)
作者从1977年至1980年给50例肾癌患者进行了58次经导管肾动脉栓塞,作为肾切除前准备和姑息治疗之用。栓塞前进行了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有些病例还作了下腔静脉造影和肾静脉造影。通过造影,明确诊断,了解肿瘤的性质和大小,肿瘤血供情况,肿瘤内有无动静脉瘘及其程度,肿瘤是否转移,是否侵犯邻近器官和组织如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等。据上述资料选择经导管栓塞肾动脉的方式和栓塞物质。 50例中45例的肿瘤富有血管,肿肿大小和部位虽不一样,但无明确的转移和侵及下腔静脉、肾静脉之征象。这组患者中凡肿瘤无明确动静脉瘘者,选用自体血块和止血海绵混合物作栓塞,经置于病侧肾动脉内的导管分次注入。每注入2~3毫升栓 相似文献
47.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能树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2,(2)
神经源性肿瘤可起于神经的非特异性神经膜、特异性神经膜、神经细胞和嗜铬细胞等不同组织成份。起于非特异性神经膜者为神经纤维瘤,有孤立型与多发型,恶性为神经纤维肉瘤;特异性神经膜即许旺氏神经膜细胞,发生的肿瘤即神经鞘瘤或神经膜瘤,少见恶性;神经细胞可发生神经节细胞瘤或神经节瘤,恶性为成神经节细胞瘤或成交感神经细胞瘤;嗜铬细胞发生嗜铬细胞瘤或付神经节瘤,恶性为成嗜铬细胞瘤。纵隔神经肿瘤还可起于大血管壁内之神经丛。作者报告76例纵隔神经源肿瘤,其中49例起于神经膜,内中神经鞘瘤最多(28例),10例源于神经细胞,4例为其他类型,13例未行手术。在临床上,男女无别,神经鞘瘤平均38岁,神经纤维瘤平 相似文献
48.
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是影响这项技术长期疗效的主要原因.虽然药物涂层支架使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故必须进一步探讨再狭窄的机制.就新生内膜学说的不足,血管重塑学说的提出、研究方法、意义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
胰腺外科学分段的解剖学基础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胰腺外科学分段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4具灌注标本和4具铸型标本上观察胰内动脉分布、吻合。结果:头由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供血;颈为一乏血管区;体和尾由胰背动脉、胰支、胰大动脉和胰尾动脉供血。结论:全部胰腺可分为左侧段和右侧段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对其中17例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或)支架植入术,3例行切开取栓联合PTA、支架植入术,观察其疗效。 结果 共植入裸支架26枚,覆膜支架1枚。20例患者病变段血管均获得有效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20/20)。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1例为动脉夹层,另1例为动脉破裂。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12个月,1例因多发器官衰竭死亡,1例发生再狭窄,其余均未出现症状持续或加重。 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