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直到6~7年前,胰腺疾病的放射学诊断主要依赖于间接的方法。由于这些方法本身的限度,故常需要手术探查,而术前未提出肯定的诊断。最近出现的几种新的、与以往放射学方法不同的一些技术能准确地显示出胰腺的大部分疾病。其中特别主要的是超声(US)、全身CT(CBT)、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以及应用薄壁细针作肝穿胆管造影和抽吸活检。因此,对血管造影、钡剂检查、核医学和静脉胆管造影必需重新作出评价。随着技术的精炼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对这些新技术的特殊作用以及它们同常规方法的关系也需要继续评价。估量相对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和费用,以建立一个与临床拟诊和/或症状有关联的有逻辑、而又快速的检查程序。  相似文献   
22.
近20年来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更精确地解决了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而且在此诊断性血管造影基础上,发展出现了介入性血管造影(Interventional angiography)。经导管栓塞术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1930年Bro-oks 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栓塞化的概念,但直至60年代初才用于临床,70年代起在许多领域内推广使用。现就这一问题简略综述,以供参改。  相似文献   
23.
作者对200例4~67岁淋巴肉芽肿病患者的骨骼进行了X线检查,51例(25.5%)骨骼损害,其中有主诉症状的58例中骨骼损害发现率为50%,无主诉症状的142例为17.6%。骨骼损害均见于淋巴肉芽肿病发病后的2~5年,故为继发性改变。受犯之骨骼从1至9块不等,其中以脊柱最多,其次为骨盆、胸骨、肋骨、四肢骨和颅骨。X线上骨骼改变多种多样,同造成骨损害的途径不同有关,有骨质破坏、骨内成骨、骨膜反应及骨旁淋巴肉芽肿接触侵蚀骨改变等。淋巴血源性者,病变多发,位于骨骼中心深部,为溶骨、硬化或两者兼有、骨膜反应及淋巴肉芽肿之对称性软组织改变。骨旁淋巴肉芽肿接触骨之改变,为骨骼边缘性侵蚀破坏或伴清晰的不对称软组织改变。若病变为血源和接触两者造成,则兼有上述两者的改变。  相似文献   
24.
作者从1977年至1980年给50例肾癌患者进行了58次经导管肾动脉栓塞,作为肾切除前准备和姑息治疗之用。栓塞前进行了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有些病例还作了下腔静脉造影和肾静脉造影。通过造影,明确诊断,了解肿瘤的性质和大小,肿瘤血供情况,肿瘤内有无动静脉瘘及其程度,肿瘤是否转移,是否侵犯邻近器官和组织如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等。据上述资料选择经导管栓塞肾动脉的方式和栓塞物质。 50例中45例的肿瘤富有血管,肿肿大小和部位虽不一样,但无明确的转移和侵及下腔静脉、肾静脉之征象。这组患者中凡肿瘤无明确动静脉瘘者,选用自体血块和止血海绵混合物作栓塞,经置于病侧肾动脉内的导管分次注入。每注入2~3毫升栓  相似文献   
25.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肿瘤可起于神经的非特异性神经膜、特异性神经膜、神经细胞和嗜铬细胞等不同组织成份。起于非特异性神经膜者为神经纤维瘤,有孤立型与多发型,恶性为神经纤维肉瘤;特异性神经膜即许旺氏神经膜细胞,发生的肿瘤即神经鞘瘤或神经膜瘤,少见恶性;神经细胞可发生神经节细胞瘤或神经节瘤,恶性为成神经节细胞瘤或成交感神经细胞瘤;嗜铬细胞发生嗜铬细胞瘤或付神经节瘤,恶性为成嗜铬细胞瘤。纵隔神经肿瘤还可起于大血管壁内之神经丛。作者报告76例纵隔神经源肿瘤,其中49例起于神经膜,内中神经鞘瘤最多(28例),10例源于神经细胞,4例为其他类型,13例未行手术。在临床上,男女无别,神经鞘瘤平均38岁,神经纤维瘤平  相似文献   
26.
肾窦多囊病是一个新病种,过去仅西班牙文医学文献上有过报导(1972年后),诊断中易同多囊肾和肾窦脂肪增生症混淆,其同肾窦其他囊性病变,如肾窦周围淋巴管扩张或单纯性肾盂旁囊肿的关系还不清楚。作者报告32例的尿路造影、超声、CT、手术和组织学检查所见。32例均进行了排泄性尿路造影,22例同时作了肾体层摄影;肾血管造影6例;超声检查24例;CT 12例;5例手术后进行了组织学检查。平片上6例显示左肾小结石,3例两肾小结石,3例肾乳头部多发结石。32例两侧尿路均显影良好。64个肾  相似文献   
27.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CT诊断胰岛素瘤(附七例报告)白人驹贺能树张云亭孙建中徐文坚吴恩惠胰岛素瘤术前检出及定位较困难,我们应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CT(CTCA)检查,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7例临床疑为胰岛素瘤的病人进行了CTCA...  相似文献   
28.
作者对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行PTA治疗,在PTA前后直接测试血管狭窄局部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PTA后患者血压由205±35/114±14mmHg下降至162±16/92±5mmHg(P<0.05),局部血小板粘附率为53.9±2.0%,高于PTA前的45.1±2.6%(P<0.05)。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由PTA前的54.7±9.4%上升至64.8±5.7%(P<0.05)。上述数据初步表明PTA后血管狭窄、局部内膜受损,活化了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因素在PTA后血栓形成以至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地位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30.
盆腔动脉造影正位与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最佳位置 ,指导医生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 ,采用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血管造影 ,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同侧斜位造影 (将斜位造影分为 16°~ 30°,31°~ 4 5° ,4 6°~ 6 0°三组 ) ,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结果进行对比 ,选择出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与角度。结果  (1)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6 %、6 5 .4 %和 12 .5 %(χ2 =2 8.12 ,P <0 .0 1)。 (2 )同侧斜位 16°~ 30°、31°~ 4 5°和 4 6°~ 6 0°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2 5 %、85 .7%和75 %。结论 髂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为同侧斜位 ;最佳倾斜角度为 31°~ 4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