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医针灸镇痛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国际公认,现常用于疼痛的辅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免疫介导,视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亚洲人群中较多见,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NMOSD患者中疼痛格外常见,高达半数以上的NMOSD患者可出现疼痛,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本文旨在总结针灸治疗NMOSD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耱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新生儿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743例GDM孕妇HbA1c值,按照HbA1c水平分为3组,<5.5%为G1组,5.5%~6.5%为G2组,>6.5%为G3组,监测每组孕妇所生新生儿1、4、8h的血糖值,采用SPSS17.0软件对3组新生儿低血糖及阈值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1 h低血糖发生率在G1和G2组均高于G3组(P<0.05).4、8h低血糖发生率G3组高于G1和G2组(P<0.05).(2)G1及G2组低血糖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G3组低血糖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无明显下降(P>0.05).(3)1、4、8h阈值血糖的发生率在G3和G2组高于G1组(P<0.05),G2组和G3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G1组阚值血糖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G2组阈值血糖发生率在生后4h内无明显下降(P>0.05),G3组阈值血糖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无明显下降(P>0.05).(5)母亲HbA1c水平与婴儿生后1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401,P<0.05).结论 GDM孕妇新生儿的低血糖及阈值血耱发病风险随HbA1c水平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贺潇 《食品与健康》2011,(11):44-44
味千拉面的"骨汤"事件让人们把怀疑的目光再次对准了市场上常见的"高汤"和"浓汤"产品,这些浓汤产品的"天然食材"、"不添加防腐剂"等宣传语曾成为很多消费者钟情的原因,但这些号称天然食材熬制的浓汤产品究竟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为何口感比自己煲的汤更鲜美?添加的各种添加剂是否对人体有害?浓汤是否真的具有营养滋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的体外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体外扩增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的溶血素(pneumolysin,ply)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 分离培养D39型肺炎链球菌并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ply基因,体外重组将ply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内,测序鉴定后将重组子转化到E.coli Rosetta(DE3)中,经IPTG诱导大量表达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的Ply重组蛋白,经Ni-NTA树脂纯化后,获得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鉴定后检测其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 克隆的ply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相符,并实现了Ply蛋白的可溶表达.所获重组蛋白纯度达到95%.溶血实验显示 Ply对人红细胞具有极高的溶血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细胞毒实验显示Ply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IC50(24h)为1.525 μg/ml.结论 经测序鉴定ply基因正确扩增,并成功表达、纯化出具有高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的Ply蛋白.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便秘西医认为是指结肠、直肠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而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其病因和病理生理仍不明确,在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生。便秘既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伴随症状。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肺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发病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按照病因病机,本病可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等四类便秘;从气、血、阴、阳四个方面,较常见的有阴虚、血虚、阳热、气滞几种类型;从脏腑论证,因肺主皮毛,肾主二窍,脾胃升清降浊,肝主疏泄,故肺、肾、肝、脾、胃相关较多见。现将特发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住院医师(简称"住培医师")6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基于"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每组各30名.观察组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2组考核成绩(出科理论基础、技能操作能力、病例讨论分析能力、疑难病例讨论能力)及匿名问卷调查评分.结果:2组出科理论基础考试成绩与本组入科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科理论基础、操作技能、病例讨论分析、疑难病例讨论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匿名问卷调查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提高了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中的学习成绩和临床技能,提升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在临床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展基于配体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构建(1,3)-β-D-葡聚糖合成酶[(1,3)-β-D-Glucan Synthase,GS]小分子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方法 选取结构多样、抑酶活性较好的6个小分子构成训练集,利用Catalyst的药效团生成模块中的HipHop算法构建药效团模型,用构建的Decoyset 3D数据库对药效团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药效团模型(pharmacophore)02具有较好的富集率因子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参数。用Decoyset 3D数据库对药效团模型进行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结论 本课题开展基于活性配体的GS小分子抑制剂药效团构建,对新型小分子GS抑制剂的设计和发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马归液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的9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ular-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GEM膀胱灌注治疗;治疗1组以GEM联合马归液膀胱灌注治疗;治疗2组在治疗1组基础上加入马归液口服。检测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随访各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复发例数;记录各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尿、膀胱刺激征、尿常规异常、发热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尿道刀口变向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urning holmiun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 THo LEP)与经尿道直射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miun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 Ho 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分析影响术后尿失禁发生的临床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THo LEP组和Ho LEP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尿失禁的危险因素进行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真性尿失禁发生,THoLEP组术后拔除导尿管后24 h内尿失禁发生率低于Ho LE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60 min、前列腺体积≥80 m L、合并有糖尿病等因素是发生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论 两种钬激光解剖性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PH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γδ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rhIL-2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的γδT细胞含量,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活化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体外活化的PBMC在10 d时γδT细胞比例从扩增前(4.34±1.79)%增加到(55.65±6.88)%,PBMC经IPP刺激培养后IFN-γ分泌量较不含IPP的对照组有显著增高,至第7天达峰值,活化后的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 IPP作为刺激剂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刺激PBMC后可分泌大量IFN-γ,γδT细胞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