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效果。方法 采用静脉输注丹参、管喂 /口服清胰汤煎剂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SAP 6 3例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属SAPⅠ级 34例 ,Ⅱ级 2 9例 ;发生各类并发症 19例次 (30 .16 % ) ,死亡 3例 (4.76 % ) ,并发胰腺脓肿中转手术 4例。结论 非手术治疗SAP应遵循根据病因和临床阶段决定治疗重点的个体化原则 ,及时发现需要中转手术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胰腺患者15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法等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5例异位胰腺患者中,治愈14(93.33%)例,好转1(6.67%)例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讨论: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法对异位胰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远端胰腺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后发生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 胆外科接受诊治的81例胰腺远端肿瘤性病变行DP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POPF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 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1例患者DP术后发生生化漏13例,B级胰瘘9例,C级胰瘘3例。单因 素分析显示POPF可能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内脏脂肪面积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手术时间(OR 1.060,95%CI 1.021~1.102,P=0.003)及内脏脂肪面积(OR 1.116,95%CI 1.046~1.190, P=0.001)是 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和内脏脂肪面积是DP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 因素。对内脏脂肪面积较大的患者需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5.
阿齐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百日咳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日咳为百日咳鲍特氏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深长“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疗程可迁延数个月,本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近年来,我院收治了47例百日咳.分别采用红霉素及阿齐霉素治疗,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1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和手术体会.方法 分析21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211例患者中192例顺利完成LC(91%),平均手术时间57 min(30~170 min),术后住院时间3~11 d,平均5 d.均无术后胆漏、肝外胆管损伤、膈下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选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LC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我院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中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的前列腺体积(PV)与穿刺阳性率和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今诊断明确的前列腺癌共计419例,将其中346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病例与同期430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但未诊断前列腺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癌症组与非癌症组相比,高PSA病例较多(P<0.05).两组中,前列腺体积大于60ml(16.8% vs 36.3%)和PV小于40ml(29.5% vs 15.3%)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直肠指检或经直肠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比差异较明显(65.0% vs21.4%).两组间PS-A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30 7 ng/ml2(0.013 5~58.107 8 ng/ml2) vs0.503 5 ng/ml2(0.015 5 ~12.850 1 ng/ml2).癌症病人中PV大于60ml的病例与PV小于等于60ml的病例相比,不同Gleason评分的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呈负相关,也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呈负相关.6针穿刺活检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5种黄连生物碱(巴马亭、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和小檗碱)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DNA的作用关系及其差异。 方法 将黄连生物碱巴马亭、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和小檗碱均配成浓度分别为0、1.95×10-6、3.9×10-6、7.8×10-6、1.56×10-5和3.12×10-5 mol/L的PBS稀释液后,分别量取1.5 mL与0.5 mL牛血清白蛋白(BSA,1.10×10-5 mol/L)溶液作用,采用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在280 nm激发波长条件下扫描300~500 nm范围的荧光发射光谱。将浓度均为0、1.95×10-6、3.9×10-6、7.8×10-6 和1.56×10-5mol/L的5种黄连生物碱PBS稀释液各量取1.5 mL与0.5 mL百分浓度为0.1%的质粒DNA作用后,在368 nm激发波长条件下扫描480~650 nm范围的荧光发射光谱。 结果 5种黄连生物碱对BSA荧光均有很强的淬灭作用,各生物碱之间的荧光淬灭作用差异不大。5种黄连生物碱与质粒DNA作用后,均能增强发射荧光,且各生物碱之间的荧光增强作用差异很大,荧光增强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小檗碱和药根碱,其中,表小檗碱和黄连碱增强作用远大于其余3种黄连生物碱;5种黄连生物碱的最强荧光作用浓度均为7.8×10-6mol/L。 结论 5种黄连生物碱与蛋白和DNA均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5种黄连生物碱与蛋白之间的作用差异较小,与DNA之间的作用差异较大,提示黄连生物碱与DNA的作用强度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该类分子中9,10-亚甲二氧基和2,3-二甲氧基结构有利于与DNA作用后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9.
CD13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13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8例胰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中CD133的表达,比较CD133表达与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133在胰腺癌中表达为63.8%(37/58),在胰腺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CD133表达呈下降趋势。CD133表达与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与胰腺癌组织学分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CD133作为胰腺癌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以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我院1990~1999年收治胆道疾患2951例,其中胆漏95例.男23例,女72例,平均年龄48.1岁.病因: ①因胆石压迫致胆道穿孔16例; ②外伤致胆管损伤13例,其中合并伤11例(肝脏损伤5例,两处以上伤6例); ③医源性胆漏66例,其中开腹手术后胆漏51例(外院转入44例): 胆囊切除术后32例,T管引流术后9例,胆肠吻合术后10例; 胆道术后拔除T管致胆漏15例.临床表现: 腹膜炎体征阳性52例,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液26例,伴休克者17例,仅有右上腹深压痛4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B超、窦道造影、腹腔穿刺等检查证实诊断.治疗方法: 采用非手术治疗52例,其中45例系胆囊切除术后或T管拔除后出现胆漏者,经原有窦道安置引流; 余7例则在B超引导下用PTC针穿刺引流.行手术治疗43例: ①胆道引流术19例; ②胆道引流术后3个月再行Roux-Y胆肠吻合术6例; ③不规则肝叶切除、胆道引流术8例; ④单纯腹腔引流术10例.结果: 临床治愈8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52例均治愈.死亡9例,死亡率为9.47%.死因: 1例为中毒性脑病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例为外伤后失血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死于全身性严重感染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均无胆漏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