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328篇
综合类   719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224篇
  6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摘要:目的 探讨miR-449a/b在胃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miR-449a/b和E2F1基因在胃癌细胞BGC-823和胃粘膜细胞GES-1表达情况;采用瞬时转染技术将miR-449a/b模拟物(mimic)以及mimic阴性对照分别转入胃癌细胞BGC-823中,qRT-PCR验证转染成功后,通过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449a/b上调后其靶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转染E2F1过表达质粒和空质粒对照入胃癌细胞BGC-823,Western blot确定转染效率后,分别用qRT-PCR和数字PCR检测miR-449a/b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比于正常胃粘膜细胞株GES-1,miR-449a/b在胃癌细胞株BGC-823中表达均下调(P<0.01);过表达miR-449a/b可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P<0.05);过表达的E2F1可上调miR-449a/b的表达(P<0.001),而上调miR-449a/b的表达,其直接靶基因CDK4、CDK6表达下调,并可通过CDKs-pRb-E2F1信号通路,间接下调E2F1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miR-449a/b的低表达和E2F1的高表达均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并且miR-449a/b能负反馈调节E2F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多孔聚丙烯晴基碳纤维/壳聚糖/双相磷酸钙/聚乳酸-羟基乙酸(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对大白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多孔PAN/CS/BCP/PLGA复合支架。选取3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制备大小为10mm×10mm×10mm牙槽骨缺损区。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对照组植入CS/PLGA复合材料,术后2、4、8、12周分期取材,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SEM)检测和成骨细胞计数分析。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检测结果,X线观察:骨缺损区阻射影与自体骨相同。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区完全被新骨充填,且为较成熟的板层骨,与自体骨完全融合。SEM检测:骨-材料界面形成骨性结合,移植材料大部分降解,被成熟骨组织替代。成骨细胞计数分析:成骨细胞生长活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孔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要优于CS/PLGA复合材料,为其成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替代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99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类型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368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共发生医院感染499例次,发生率为37.1%(368/992).主要感染类型包括CMV感染(234例次,46.9%)、手术部位感染(123例次,24.6%)、下呼吸道感染(80例次,16.0%)和尿路感染(36例次,7.2%).尸体肾移植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40.9%与19.7%,X2=28.254,P〈0.05).免疫诱导组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无诱导组(38.3%与14.3%,X2=11.461,P〈0.05).术后应用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受者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组(50%与31.2%,X2=32.172,P〈0.05).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供肾类型(P〈0.05)、受者年龄(P〈0.05)、体质量(P=0.025)、住院时间(P=0.038)、移植术前或术后糖尿病(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P〈0.05)、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P〈0.05)、预防性使用青霉素(P〈0.05)、术前血液透析时间(P=0.002)和急性排斥反应(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CMV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供肾类型、受者基础情况、手术技术及抗感染治疗等均是肾移植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健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健尼哌(每剂75mg,术中1剂、术后14d1剂);对照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巴利昔单抗(每剂20mg,术中1剂、术后4d1剂)。密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问差别。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Treg%)的变化。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后,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DGF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Treg%的变化基本相似,均在术后1个月内维持较低水平,术后3个月逐渐回升,至术后6个月接近或回复到术前水平。在术前、术后3d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r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术后1d、7d、14d及1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健尼哌具有和国外同类产品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22年7月随诊的56例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2例为食管癌,10例为胃癌,26例为肝癌,3例为胰腺癌,2例为法特壶腹部肿瘤,13例为肠癌。结合随访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患者接受以外科手术为主治疗的综合治疗,存活时间为1个月~11年。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消化系统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移植术后定期筛查肿瘤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根据肿瘤特点尽早采取积极合适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8.
59.
皮肤衰老是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一种复杂的多因素过程。随着人们对面中部老化过程及解剖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各种手术方式得以改进,并出现一些新的微创外科技术,术后恢复快、瘢痕小,如小切口除皱、内窥镜除皱、埋线等。本文对近几年面中部微创除皱手术中有关切口选择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酒精诱发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酒精对雌激素受体α( ERα)不同表达状况的乳腺细胞系、酒精联合雌激素MCF-7细胞系以及酒精对转染ERαsiRNA的MCF-7细胞系的RNA聚合酶Ⅲ依赖基因(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结果酒精对ER+乳腺细胞系tRNAs、5S rRNA上调水平(7~8倍)明显高于ER-乳腺细胞系(2~3倍)( P<0.01);酒精和雌激素联合处理对MCF-7细胞系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的上调作用(12~14倍)明显高于酒精(7~8倍)或雌激素(2~3倍)单独作用组( P<0.01);酒精对转染ERαsiRNA组MCF-7细胞系(2~3倍) 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的上调作用明显低于未转染组(6~8倍)(P<0.01)。结论酒精诱发乳腺癌过程中RNA聚合酶Ⅲ依赖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依赖于ER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