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治疗义眼座暴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义眼座植入术后义眼座暴露的患者行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观察术后义眼座有无外露、感染。

结果:移植唇黏膜全部成活,眼座无外露,结膜囊无缩窄,患者基本满意。

结论: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是治疗义眼座暴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A组34例34眼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白联合手术); B组35例35眼先行小梁切除术,术后6mo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即所谓的两阶段手术。监测白内障术后1wk; 3mo的眼压,术后3mo矫正视力、滤过泡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白内障术后随访时间3~6mo。

结果:A,B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两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两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用两阶段手术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功能; 联合手术可避免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二次手术,使视功能早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4.
丁琼  谭荣强  郑春昌  郑诚 《眼科新进展》2012,32(12):1168-1170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对早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7例(34眼)早期NTG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对照组8例(16眼)不予药物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9例(18眼),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随诊1a,记录患者视力、眼压、眼底及视野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a后,对照组视力较用药前下降(分别为(0.64±0.14和0.53±0.13,P=0.031)、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7.33±1.73)mmHg(1kPa=7.5mmHg)和(18.26±1.05)mmHg(P=0.076)]、杯盘比值上升(分别为0.64±0.09和0.75±0.10,P=0.003)、视野旁中心暗点范围扩大;治疗组视力较治疗前上升(分别为0.71±0.13和0.83±0.15,P=0.014)、眼压下降明显[分别为(17.12±1.79)mmHg和(12.39±1.67)mmHg,P=0.000)、杯盘比值无变化(分别为0.66±0.08和0.67±0.08,P=0.830)、16眼视野旁中心暗点范围缩小或消失。结论 NTG可导致视功能进行性恶化,尽早药物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对视网膜裂孔定位和冷凝封闭的疗效。方法对52例52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显微镜直视下施行视网膜裂孔定位与冷凝封闭的随访跟踪1~6个月。结果术后裂孔封闭完全、视网膜平复51只眼(97.92%);术后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者46只眼(88.32%)。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对视网膜裂孔定位、封闭快捷准确,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1例21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15例15眼患者行LPI,随访1a,观察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LPI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眼压下降,但随访1a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有所变浅、眼压回升,其中3例需药物控制眼压,1例药物控制眼压失败需行滤过性减压手术。结论:LPI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效果满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应注意LPI适应证的选择,对所有LPI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大小巩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方法 比较339例(339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中2 mmx2 mm的小巩膜瓣149只眼,4 mmx4 mm的大巩膜瓣190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小巩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2.55%,3个月时为55.36%.大巩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67.89%,3个月时为7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大巩膜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远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好于短小巩膜瓣且更安全,故应尽量采用较大巩膜瓣术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50例725眼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术中小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晶状体注水圈匙托起晶状体核,再用虹膜回复器把晶状体核向下压碎,并用虹膜同复器及注水圈匙一起把碎核夹出的方法摘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碎核情况、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2天裸眼视力≥0.5者630眼占86.90%.术后角膜内皮轻度水肿53眼占7.31%,角膜平均散光与术前对比相差0.50~0.75D.结论 作角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挤压碎核夹出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不需要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虹膜根部断离修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5例(65只眼)外伤后虹膜根部断离伴白内障的患者进行虹膜根部断离修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前双瞳孔,D形瞳孔,不规则瞳孔等瞳孔恢复圆形,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36例占55.38%,椭圆形29例占44.62%,术后1周视力≥0.6者38只眼,占58.46%,术后2周视力≥0.6者46只眼,占70.77%.结论 虹膜根部断离修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改善和恢复瞳孔功能,提高视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的患者26例(26眼)采用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做以角巩为缘基底的3mm×3mm板层巩膜瓣,使用带两根聚丙烯缝线的长针先作巩膜瓣下缝针用作固定着力点,出针后再从巩膜垂直进针经前房在角膜光学区外3mm出针,剪去长针从白内障切口把聚丙烯缝线夹出,把两根聚丙烯缝线分别结扎人工晶体同一襻,两线结相距3mm,把人工晶体另一襻植入残存后囊上,结扎襻置入虹膜后,同时拉紧巩膜外缝线,调整人工晶体位置使其居中,将巩膜外两根缝线互相结扎,缩瞳,清除干净前房的玻璃体,透明质酸钠,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并发症及用药情况。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26例(26眼)中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19例(19眼),占73.08%,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4者7例(7眼),占26.92%。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4例(24眼),人工晶体位置偏位2例(2眼)。结论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